- 基本解释
红色薄膜。多指果的内皮。 宋 苏舜钦 《依韵和胜之暑饮》:“佳瓜判青肤,熟李吸絳膜。” 清 戴名世 《徐文虎稿序》:“而 闽 之南有荔枝者,丹囊絳膜,有皱玉星毬之称。”
- 基本含义
- 比喻事物非常纯洁,没有受到外界的污染或玷污。
- 详细解释
- 绛膜一词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年》,原指用来包裹祭祀用的牲畜的膜,后来引申为比喻事物的纯洁无瑕。绛膜的意思是指事物没有受到外界的污染或玷污,纯洁无瑕。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心地纯净,不受世俗的诱惑或污染。
- 故事起源
-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名叫周处的大臣,他非常忠诚正直,为人清廉,不受贪婪和权力的腐蚀。有一次,周处在宴会上,有人故意将一块黄金放在他面前,想试探他的品德。周处看见后,立即用绛膜将黄金包起来,郑重地送回给主人。这个故事传扬开来,人们就用“绛膜”来形容人的高尚品德和纯洁无瑕的心灵。
- 词语结构
- 主语 + 是 + 绛膜
- 例句
- 1. 他的品德高尚,心地纯净,可以说是绛膜。2. 这个孩子的心灵非常纯洁,像一块绛膜一样没有被世俗的污染所玷污。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绛膜”这个词语的发音,将“绛”想象成红色的颜色,红色象征纯洁和高尚,而“膜”则是一个保护物,将纯洁的东西保护起来,不受污染。通过联想,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纯洁、高尚品德相关的成语,例如“高风亮节”、“清廉正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做一个绛膜的人,不偷东西,不欺负同学。2. 初中生:他的品德非常高尚,可以说是绛膜,值得我们学习。3. 高中生: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能保持一颗绛膜的心灵并不容易,我们应该珍惜和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