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喻仿效前贤。 唐 卢照邻 《释疾文》:“既而屠龙适就,刻鵠初成。” 宋 秦观 《贺苏礼部启》:“叹刻鵠之未成,念攀鸿而何敢。” 明 朱鼎 《玉镜台记·诏聘太真》:“掩书俯几忆平生,刻鵠初成,画虎还成。”参见“ 刻鵠类鶩 ”。
(2).谓弄巧成拙,适得其反。《西游记》第三七回:“倘被多官拿住,説我们欺邦灭国,问一款大逆之罪,困陷城中,却不是画虎刻鵠也?”参见“ 刻鵠类鶩 ”。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 详细解释
- 刻鹄源自于《孟子·告子下》:“夫志者,言之者躁,行之者穷。刻鹄成风,其可久也已。”意思是说,有远大志向的人会不断地奋斗,不辞辛劳,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 使用场景
- 刻鹄一词可以用来形容那些有远大志向、不断努力奋斗的人。比如,当你想夸奖一个朋友在工作或学习上非常有进取心和毅力时,你可以说他是一个刻鹄之人。
- 故事起源
- 刻鹄一词的故事起源于孟子的一篇文章。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倡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奋斗和追求理想。刻鹄一词就是他用来形容有远大志向的人的比喻。
- 词语结构
- 刻鹄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动词组成。刻表示“雕刻、刻画”,鹄指的是“天鹅”。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有远大志向的人不断地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
- 例句
- 1. 他年轻时就立下了刻鹄的志向,现在已经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2. 这个年轻人非常刻鹄,他每天都在努力学习,希望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刻鹄这个成语。你可以想象一个雕刻师正在精细地雕刻一只优美的天鹅,这只天鹅象征着一个人的远大志向和抱负。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志向和追求相关的成语,比如“雄心勃勃”、“志同道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长大以后要成为一名医生,我是一个刻鹄的人。2. 初中生:我一定要通过努力考上理想的高中,我是一个刻鹄的人。3. 高中生:我要为了理想的大学奋斗,我是一个刻鹄的人。4. 大学生:我将来要创办自己的企业,我是一个刻鹄的人。5. 成年人:我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我是一个刻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