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顽空常用于形容人的固执、执拗的性格,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空洞、无实际内容。
- 例句
- 1. 他太顽空了,不肯听取别人的意见。2. 这个计划太顽空了,没有实际可行性。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或事物固执、执拗,不肯变通。
- 基本解释
(1).佛教语。指一种无知无觉的、无思无为的虚无境界。 宋 范成大 《钓池口阻风迷失港道》诗:“蒲团坐煖看香篆,作止任灭如顽空。”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二:“盖顽空,则顽然无知之空,木石是也。” 明 李贽 《观音问·答自信》:“若无山河大地,则清浄本原为顽空无用之物,为继灭空不能生化之物,非万物之母矣,可值半文钱乎?” 梁启超 《说动》:“此数义,至取象於师子,而於柔静无为者,则斥为顽空,为断灭;为九十六种外道。”
(2).对佛老之学的贬称。 清 王夫之 《家世节录》:“ 万历 间,为新建学者甚盛,淫于浮屠。先君敦尚践履,不务顽空。”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顽固”、“执拗”等,以扩大词汇量和理解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一向很顽空,从来不肯改变自己的想法。2. 初中生:这个人太顽空了,不肯听取别人的意见,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3. 高中生:他的观点太顽空了,没有实际的依据和支持。4. 大学生:这个计划太顽空了,没有考虑到实际的情况和问题。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们要避免顽空的思维,要灵活变通,不断学习和进步。
- 故事起源
- 顽空的故事起源于《史记·鲁仲连列传》。故事中,鲁仲连是一个固执己见的人,他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坚持自己的观点。后来,他被人们称为“顽空”,以此形容他的固执性格。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顽空与固执己见相连,形象地想象一个人顽固地站在空洞无物的空中,表示他的固执和空洞。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形容词“顽”和名词“空”组成。
- 详细解释
- 顽空是由“顽”和“空”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顽的意思是固执不变,不易改变;空的意思是空洞、无实际内容。顽空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固执己见,不肯变通,没有实际内容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