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古代善于相马的人。《吕氏春秋·观表》:“古之善相马者, 寒风是 相口齿…… 管青 相膹肳, 陈悲 相股脚。”《淮南子·齐俗训》:“ 伯乐 、 韩风 、 秦牙 、 管青 ,所相各异,其知马一也。”后以为善相者的代称。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时乏 管青 ,騏蹇糅焉。”
- 基本含义
- 指不愿意接受教训或指挥,自以为是,不肯受人约束。
- 详细解释
- 成语“管青”源于《史记·管晏列传》中的故事。管晏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名将,他年轻时曾受到孔子的教诲,但是他自以为才高八斗,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指挥和教训,自大地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后来,在一次战斗中,管晏的自负和不听指挥导致了齐国的惨败,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因此,“管青”成为了形容不愿意接受教训或指挥,自以为是,不肯受人约束的人的成语。
-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自负、固执,不愿意听从别人意见或接受教育的人。通常用于贬义,表示对这种行为的不满或不赞同。
- 故事起源
- 成语“管青”的故事源自于中国古代的历史记载,具体出自《史记·管晏列传》。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
- 例句
- 1. 他总是管青,不听别人的建议。2. 这个学生很管青,从不接受老师的指导。3. 他管青的态度导致了他的失败。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管青”记忆为“管强”,意为管得很强,自以为是。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管晏和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不听老师的话,总是管青。2. 初中生:他觉得自己很厉害,不需要别人的帮助,真是太管青了。3. 高中生:他太自负了,总是管青,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4. 大学生:这个同学总是自以为是,从不听取他人的意见,真是太管青了。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们应该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不要管青,这样才能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