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假托常用于批评或讽刺他人的伪装行为,可以用于描述社交场合中的虚伪、欺骗行为或政治斗争中的诡计手段。
- 例句
- 1. 他假托身体不适,拒绝参加会议。2. 她假托照顾家人,推辞了那个职位。3. 这个政客经常假托公益活动来掩饰自己的私利。
- 基本含义
- 假借别人的名义或理由来掩饰自己的意图或行为。
- 基本解释
[释义]
(1) (动)推托。
(2) (动)用别人的名义;假冒。他假托家里有事;站起来先走了。(作谓语)
(3) (动)凭借。
[构成]
偏正式:假〔托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假托”相关的成语,如“假公济私”、“伪善”等,以扩展对于虚伪、伪装行为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假托生病,逃避上学。2. 中学生:她假托考试没准备好,请求老师延期。3. 大学生:他假托参加学术会议,实际上是为了旅游。4. 成年人:他假托工作繁忙,拒绝了朋友的聚会邀请。
- 故事起源
- 成语“假托”最早见于《汉书·王莽传》,原文是“假托贤士之义”,意为伪装成贤士的样子。后来逐渐演变为指借用别人的名义或理由来掩饰自己的意图或行为。
- 英文翻译
1.(推托) on the pretext of; pretend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假托”与“伪装”、“欺骗”等词语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假托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假”和宾语“托”组成。
- 详细解释
◎ 假托 jiǎtuō
(1) [on the pretext of]∶借故推托
假托有事
(2) [under sb.else’s name]∶冒名顶替
(3) [by means of]∶假借;凭借
小品是假托故事来讽刺时弊的表演
见“ 假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