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持论常常用于形容在辩论、讨论、争论等场合中,坚持自己的观点,不退缩或屈服。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坚持自己立场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团队或组织坚定地捍卫自己的主张。
- 例句
- 1. 他在辩论中持论不懈,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2. 这个团队在面对困难时持论不变,最终取得了成功。
- 基本含义
- 持续辩论或坚持自己的观点。
- 基本解释
[释义]
(名)提出主张,立论。
[构成]
动宾式:持|论
[例句]
持论公平。(作谓语)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辩论、争论相关的成语,如“争鸣”、“辩证”等,可以帮助拓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在班会上持论,讨论如何改进我们的学习环境。2. 初中生:在班级辩论赛中,我坚持持论,为自己的观点辩护。3. 高中生:在模拟联合国大会上,我代表我国持论,与其他国家代表进行激烈的辩论。4. 大学生:在学术研究中,持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深入的讨论和辩论。
- 故事起源
- 《战国策·齐策四》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齐国的宰相田文与国君讨论国家政策的情景。田文坚持自己的观点,不退缩,最终取得了国君的认同。因此,人们将田文的坚持称为“持论”。
- 英文翻译
1.(提出主张; 立论) present an argument; put a case; express a view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持论”与“坚持论点”联想在一起,通过反复使用和记忆这个成语,加深对其含义的理解和记忆。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由“持”和“论”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持论 chílùn
[present an argument] 把自己的主张发表出来;立论
仲舒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汉书·儒林传》
持论公允
持论有据
立论,提出主张。《汉书·儒林传·瑕丘江公》:“ 武帝 时, 江公 与 董仲舒 并。 仲舒 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 韩魏公 妻弟 崔公孺 ,持论甚正,公喜与之语。”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六》:“ 荆公 持论,多不犹人。”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一章:“我们坚持民族统一战线的立场,持论和当时 香港 以及西南某些时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