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米贴常用于形容经济困难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个人、家庭或者社会的经济状况。例如,一个人失业了,没有收入,生活变得很困难,就可以说他米贴。
- 例句
- 1. 他失业了,现在每个月连米贴都有困难。2. 这个家庭生活艰苦,每天都在为米贴发愁。3. 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很多人都感到了米贴的压力。
- 基本含义
- 形容生活困难,经济拮据。
- 基本解释
米价补贴。是一种生活津贴。 茅盾 《子夜》二:“她们又要求米贴。前次米价涨到二十元一石时,曾经要求过,这次又是。” 艾芜 《石青嫂子》:“再加物价天天涨得吓人,只靠一点工钱和米贴绝难过活的。”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经济状况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了解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情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家养了只猫,但是因为家里米贴,我现在没办法给它买猫粮了。2. 初中生:我爸爸最近失业了,家里的经济状况很差,我们现在都米贴。3. 高中生:我打算暑假去找份兼职工作,赚点钱帮家里减轻米贴的压力。
- 故事起源
- 米贴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宋代时期,江苏有个叫张翰的人,他家境贫寒,生活十分困难。有一次,他到朋友家做客,朋友问他最近生活怎么样,他回答说:“米都贴不上。”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他生活拮据的情况,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成语“米贴”。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米”和“贴”两个字的意义联系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手里只有一袋米,但是他却无法贴上这袋米,表示他生活很困难,经济拮据。
- 词语结构
- 米贴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米”是名词,表示大米;“贴”是动词,表示花费。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生活困难,经济拮据。
- 详细解释
- 米贴是由“米”和“贴”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米”指的是大米,是中国人主食的一种;“贴”则表示花费。米贴的意思是生活困难,经济拮据,无法支付基本生活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