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行年一般用来形容年纪大的人,可以用于赞美长者的智慧和经验。也可以用来自嘲自己年纪大,但有着丰富的经历和智慧。
- 例句
- 1. 他虽然行年已高,但仍然精力充沛,经验丰富。2. 这位行年的老人经历了很多事情,因此他的建议非常有价值。
- 基本含义
- 行年指的是年龄大,行为举止稳重,有经验和智慧的人。
- 基本解释
(1).经历的年岁,指当时年龄。《荀子·君道》:“以为好丽邪?则夫人行年七十有二,齳然而齿堕矣。” 唐 杜甫 《狂歌行赠四兄》:“与兄行年校一岁,贤者是兄愚者弟。” 清 钮琇 《觚賸·巡检附魂》:“戏语之曰:‘贵司行年几何?’则拱而对曰:‘卑职犬马齿五十七矣。’”
(2).指将到的年龄。《南齐书·武帝纪》:“詔曰:‘始终大期,贤圣不免,吾行年六十,亦復何恨……’是日上崩,年五十四。” 清 李调元 《剿说》卷二:“《水经注》:‘ 吕望 行年五十,卖食 棘津 。’行,将也……行年,犹云年将,倒文也。”
(3).流年。旧时星命家所谓某人当年所行的运, 唐 张籍 《赠任道人》诗:“欲得定知身上事,凭君为筭小行年。” 金 元好问 《赠萧汉杰》诗序:“问其日事,则曰:‘止以 唐生 、 季主 之业游时贵间耳。’因与论余之行年,而有契於余心者。”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年龄和智慧相关的成语,例如“古稀之年”、“鹤发童颜”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的爷爷行年很大了,但是他还是经常带我去公园玩。初中生:老师说我们要向行年的人学习,他们有很多经验和智慧。高中生:虽然他行年已老,但他依然保持着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大学生:行年的教授给我们上课非常有趣,他的讲解充满了智慧和经验。
- 故事起源
- 关于行年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故事,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了。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记住“行年”这个词语的发音和基本含义来记忆这个成语。也可以将其与长者的智慧和经验联系起来,形成记忆的联想。
- 词语结构
- 行年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 详细解释
- 行年表示一个人年纪已经大了,经历丰富,行事稳重,有见识和智慧。这个成语强调了年龄对一个人的经验和智慧的积累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