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纯正的心志。 汉 刘向 《说苑·修文》:“检其邪心,守其正意。”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琴》:“夫以正雅之声,动感正意,故善心胜,邪恶禁。”
(2).原意;本意。 宋 朱熹 《答黄直卿书》:“为学直是先要立本,文义却可且与説出正意。”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一折:“ 王秀才 近前来,我问你,我当初开这解典库,我正意是怎生来。”
(3).主要的意思。 明 李贽 《四书评·孟子·告子上》:“正意尽见于客,故到主处,不费一毫气力,而道理跃然。”
- 基本含义
- 指言行正直,意图纯正,毫无偏差。
- 详细解释
- 正意是指一个人言行举止正直,思想意图纯正,没有任何偏差或不良动机。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应该秉持正直的品德和意图,遵循正确的道德准则,做事光明磊落。
- 使用场景
- 正意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和行为,特别是在强调做事要光明正大,不图私利的情况下使用。可以用来称赞一个人的诚实、正直和无私的行为。
- 故事起源
- 正意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僖公十五年》。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季札的人,他负责管理公共财产,但他非常正直,从不贪污公款。有一天,季札被人诬告说他贪污了公款,但他坚决否认,并主动提供自己的财产证明。最终,他被证明是清白的。这个故事表明了季札的正直和无私的品德。
- 词语结构
- 正意是一个名词短语,由形容词“正”和名词“意”组成。
- 例句
- 1. 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正意的人,从不参与任何不正当的活动。2. 这位领导的正意行为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正意”与“正直”和“纯正”这两个词联系起来记忆。同时,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阳光下,全身散发出正直和纯正的光芒,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正大光明”、“正直无私”等,以加深对正直和纯正品德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和正意的同学一起玩,因为他们从不欺负别人。2. 初中生:老师说我们要做一个正意的人,要诚实守信,不撒谎。3. 高中生:在大学申请过程中,我们要写一篇正意的个人陈述,展示自己的品德和志向。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要以正意的行为来树立自己的榜样形象,为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