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踔踸一词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行走时的状态,特别是行走不稳定或步履蹒跚的情况。它可以用于描述老年人的步态、伤残者的行走状态,或者形容一个人醉酒后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看到有人行走摇摆不稳时,我们可以使用踔踸来形容他们的状态。
- 例句
- 1. 老人年纪大了,走路有些踔踸。2. 他喝了太多酒,走起路来有些踔踸。
- 基本含义
- 形容行走摇摆不稳,步履蹒跚。
- 基本解释
(1).行走不稳貌。 宋 苏轼 《监试呈诸试官》诗:“广眉成半额,学步归踔踸。” 宋 陆游 《醉倒歌》:“行人唤起更嵬昂,牧竖扶归犹踔踸。” 清 龙启瑞 《刘茮云哀辞》:“步踔踸如不及兮,常恐乎日月之我遒。”
(2).比喻坎坷不得志。 宋 楼钥 《送王木叔推官分韵得锦字》:“风流有如许,不復叹踔踸。”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你可以学习更多与行走、姿态和动作相关的成语,如蹒跚、跌跌撞撞、蹦蹦跳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受伤了,走路有些踔踸。2. 初中生:老人走路踔踸,需要我们的帮助。3. 高中生:他喝多了,走起路来踔踸不稳。4. 大学生:那个醉鬼走路踔踸,差点摔倒了。
- 故事起源
- 踔踸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诗经·邶风·踔厉》一诗中的“踔厉”,意为行走时摇摆不稳。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为踔踸。古代人们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人行走时的不稳定状态。
- 记忆技巧
- 你可以将踔踸这个词语与行走时摇摆不稳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行走时摇摆不定,步履蹒跚,就能帮助你记住踔踸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踔踸是一个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没有其他的构造或衍生词。
- 详细解释
- 踔踸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行走时步履不稳,摇摆不定的样子。这个词语常用于形容老人、伤残或醉酒者行走时的状态。它传达了一个人行走时的不稳定性和困难,给人一种摇摆不定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