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重举的词语解释
重举的意思
拼音:zhòng jǔ    注音:ㄓㄨㄙˋ ㄐㄨˇ
基本解释

谓举动慎重。 三国 魏 曹操 《<孙子>序》:“吾观兵书战策多矣, 孙武 所著深矣……审计重举,明画深图,不可相诬。”
重新提出;再次列举。 唐 韩愈 《应所在典贴良人男女等状》:“今因大庆,伏乞令有司重举旧章,一皆放免。”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戴震》:“经文每一水,云某水出某郡县,此下不更举水名。注则兼及所纳羣川,故须重举,经云过某县者,统一县而言。”

基本含义
举起或举高重物,比喻承担重任或进行重要的举措。
详细解释
重举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重”表示重要或沉重,第二个字“举”表示举起或举高。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举起或举高重物,比喻承担重任或进行重要的举措。
使用场景
重举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承担重要的责任或采取重要的行动。可以用来形容领导者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承担重要的决策或任务;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勇于担当并采取积极的行动。
故事起源
关于重举这个成语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来源。然而,这个成语的意义与古代举重比赛有关。在古代,举重被视为一种体育竞技,参赛者需要举起或举高沉重的物体。因此,重举这个成语的含义也与承担重任或进行重要的举措有关。
词语结构
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1. 在公司的重要会议上,他重举了改革的提议。2. 这位领导者在危机时刻重举了国家的旗帜,赢得了人民的尊敬。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举起一个非常沉重的物体,表示他承担了重要的责任或采取了重要的行动。另外,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记忆这个成语,比如想象一个老师在班级里重举教育的责任,或者想象一个运动员在比赛中重举金牌的场景。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重举相关的成语,如“举一反三”、“举足轻重”等。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文章或参与讨论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在课堂上重举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2. 初中生:作为班长,我要重举维护班级秩序的责任。3. 高中生:大学入学考试对我来说是一次重举,我要全力以赴。4. 大学生:作为社团负责人,我要重举组织活动的任务。5. 成年人:在职场上,我们都需要重举自己的职责,为公司做出贡献。
(0)
诗文中出现“重举”的诗词

水龙吟.为何相寿

中原几许奇才,乾坤一担都担起。

人人都让,庙堂师表,吾儒元气。

报国丹诚,匡时手段,荐贤心地。

这中间妙理,无人知道,公自有,胸中易。

眉宇阴功无际。看阶前紫芝丹桂。

且休回首,明波春绿,聪山晚翠。

盛旦欣逢,寿杯重举,祝公千岁。

要年年霖雨,变为醇酎,共苍生醉。

(0)

为李邦臣题丛桂堂

君家外孙吾祖母,生长舅家晓图史。

平时教诲子与孙,深念昔人立门户。

因言仙李传芳远,外氏且从中允数。

天将善庆萃其门,盛事老人目亲睹。

七宝轮高风露清,丹枝翠叶纷旁午。

玉阶迢迢无路通,诗书为作冲天羽。

从子传孙世已稀,兄弟同攀复如许。

太守好贤为出迎,冠盖如云沸箫鼓。

名声藉甚里闾传,岂假老人为重举

区区此意岂有他,欲汝读书转勤苦。

汝家先世不乏人,折桂里名因汝祖。

一时声价动场屋,相继登科亦四五。

才丰报啬理难晓,在其子孙岂虚语。

良农不为旱辍耕,多稼终闻饱仓庾。

亲姻中外贵相辉,莫向明时守环堵。

慈颜幽隔三十年,岁月堪惊如骤雨。

追惟义方不敢坠,到今婚友情相与。

还喜君家世益昌,芝玉煌煌照庭宇。

月娥剩与长孙枝,不厌频频来折取。

(0)

苍梧谣/归字谣·其二

归。猎猎薰风飐绣旗。拦教住,重举送行杯。

(0)

点绛唇.三月望贺冒鹤亭丈鹿鸣重赋,并寿八十有二,与螺川即席联咏

鹤鹿同春,盛逢重举花前醉。孝廉船系。

共爱人间瑞。彩舞翩跹,绕砌腾兰桂。华堂启。

传觞桃李。三五年年会。

(0)

喜迁莺

凉生遥渚。正绿芰擎霜,黄花招雨。

雁外渔村,蛩边蟹舍,绛叶满秋来路。

世事不离双鬓,远梦偏欺孤旅。

送望眼,但凭舷微笑,书空无语。慵觑。

清镜里,十载征尘,长把朱颜污。

借箸青油,挥毫紫塞,旧事不堪重举

间阔故山猿鹤,冷落同盟鸥鹭。

倦游也,便樯云柁月,浩歌归去。

(0)

颂古九十八首·其二十九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后,忽然在前。

石头重举,隐峰无言。若更不会,三千大千。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