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披麻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们因悲伤、痛苦或遭遇不幸而感到极度悲痛的情景。例如在丧事期间,人们披麻戴孝,表示对逝者的哀悼;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遭遇重大打击或不幸时的表情和举止。
- 例句
- 1. 在母亲去世后,他整天披麻戴孝,悲痛不已。2. 听到这个噩耗,他顿时披麻带孝,心如刀绞。
- 基本含义
- 指因悲伤、痛苦或遭遇不幸而穿上麻衣,表示悲痛悼念之情。
- 基本解释
(1).见“ 披麻带孝 ”。
(2).中国画山石皴法之一种。又称麻皮皴。因所绘山石脉理如披麻,故名。其法创于 唐 王维 , 南唐 董源 多用之,为中国画南宗的画法。 清 龚贤 《画诀》:“皴法名色甚多,惟披麻、豆瓣、小斧劈为正经。”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丧葬礼仪相关的成语,例如“蒙冤”、“吊丧”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听说有人家里发生了大火,他们一家人都披麻戴孝了。2. 初中生:他考试不及格,整天披麻戴孝似的,好像世界末日一样。3. 高中生:听说他女朋友跟他分手了,他整个人都像是披麻戴孝一样,一副悲伤的样子。
- 故事起源
- 披麻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中的记载。相传,春秋时期,晋国的昭公去世后,他的儿子惠公非常悲痛,披上麻衣,戴上孝帽,抱着父亲的棺木大声哭泣。这一幕深深感动了众人,成为后来披麻的象征。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悲伤”、“哀悼”相关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例如想象一个穿着麻衣、披头散发、抱着棺木哭泣的人,以帮助记忆披麻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动词“披”表示动作,宾语“麻”表示悲伤、痛苦或不幸的象征。
- 详细解释
- 披麻源自古代中国的丧葬礼仪,人们在丧事期间会穿上麻衣,以示哀悼和悲痛之情。披麻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面对悲伤和不幸时的表现,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和悲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