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毋容常用于表示不允许或不容忍某种行为或情况。可以用来表达对不合理、不正当行为的不容忍,或者表示对某种事情的坚决反对。
- 例句
- 1. 这种不道德的行为是毋容的,我们不能容忍。2. 在我们的社会中,贪污腐败是毋容的,必须坚决打击。
- 基本含义
- 不容许、不能允许
- 基本解释
无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迅赴新任,毋容来京请训。”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毋容”相关的成语,如“毋庸置疑”、“毋庸讳言”等。这些成语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不容许、不容忍的意思。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作弊,这种行为是毋容的,老师一定会严肃处理。2. 初中生:我们应该毋容暴力行为,要尊重他人的权益。3. 高中生:在学校里,任何形式的欺凌都是毋容的,我们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违法、违纪行为毋容置疑,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 故事起源
- 毋容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当时,鲁国的昭公在位时,他的儿子曹伯因为犯了罪被赶出了家族。后来,曹伯在外面过着艰苦的生活,但他一直没有放弃改过自新的机会。最终,曹伯回到了家族,昭公接纳了他。于是,有人对昭公说:“您既然接纳了曹伯,那么其他人也应该被接纳。”昭公回答说:“曹伯是因为他的悔过才被接纳的,其他人没有悔过,我是毋容接纳的。”从此,毋容成为了表示不容许或不容忍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毋容”理解为“不容许”的意思来记忆这个成语。同时,可以将其与其他含有“不容”的成语进行对比记忆,如“不容置疑”、“不容忽视”等。
- 词语结构
- 毋容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毋”表示“不”,“容”表示“容许”。两个字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固定的词组,表示“不容许”。
- 详细解释
- 毋容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由“毋”和“容”两个字组成。毋表示“不”、“不要”,容表示“容许”、“允许”。合在一起表示“不容许”、“不能允许”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