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桎梏 zhìgù
(1) [fetters and handcuffs]∶脚镣和手铐
(2) [shackle]∶像镣铐般约束、妨碍或阻止自由动作的事物
打碎精神上的桎梏
- 近义词
枷锁、管束、拘束、牵制、约束、束缚、镣铐
- 英文翻译
1.[书] fetters and handcuffs; shackles
- 详细解释
(1).刑具。脚镣手铐。《史记·齐太公世家》:“ 鲍叔牙 迎受 管仲 ,及 堂阜 而脱桎梏。” 唐 柳宗元 《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 宗元 以罪大摈废,居小州,与囚徒为朋,行则若带纆索,处则若关桎梏。” 清 李焕章 《宋连璧传》:“上大怒,执之,就斩西市,桎梏忽脱地,寂无人矣。”
(2).拘系,囚禁。《孟子·尽心上》:“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后汉书·陈蕃传》:“﹝ 朱震 ﹞收葬 蕃 尸,匿其子 逸 於 甘陵 界中。事觉繫狱,合门桎梏。”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 张守珪 ﹞见 陕 尉 李 桎梏 裴冕 。 冕 呼:‘ 张 公!困厄中岂能相救?’”
(3).谓束缚,压制。 唐 白居易 《朱陈村》诗:“以此自桎梏,信为大谬人。” 清 龚自珍 《反祈招序》:“作诗二章,以貽后之自桎梏者。” 孙中山 《伦敦被难记》一:“虽然, 华 人之被桎梏虽极酷烈,而其天生之性灵,深沉之智力,到底不可磨灭。”
- 基本含义
- 指束缚、限制人的权利和自由的东西。
- 使用场景
- 桎梏一词常用于形容社会、制度或个人对人的束缚和限制,也可以用于形容思想、观念等对人的限制。在写作、演讲或日常交流中,可以使用桎梏来表达对权利、自由受到限制的情况。
- 故事起源
- 《左传·襄公十五年》中有一则故事,当时齐国的公子纠因为对国家政治的不满而离开了齐国。他在离开齐国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文章中用到了“桎梏”一词,表达了自己对束缚和限制的厌恶之情。后来,这个词被广泛使用,并成为一个常用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桎梏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桎”是名词,表示枷锁;“梏”也是名词,表示脚镣。
- 例句
- 1. 这个制度给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带来了桎梏。2. 他渴望摆脱生活的桎梏,追求自由和梦想。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桎梏”与“枷锁”和“脚镣”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人被枷锁和脚镣束缚住,无法自由行动,从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小说或新闻来了解更多关于桎梏的使用场景和例句,提高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妈妈,我们要珍惜自由,不要让任何桎梏束缚我们的梦想。2. 初中生:我希望将来能创造一个没有桎梏的社会,让每个人都能享受自由和平等。3. 高中生:现在的教育体制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桎梏,我们需要去打破它们,追求真正的自由和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