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重的刑罚。《吴子·治兵》:“进有重赏,退有重刑。”《尉缭子·重刑令》:“使民内畏重刑,则外轻敌。”
(2).加重刑罚;施以严刑。《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洩命重刑,臣亦不为。”《商君书·画策》:“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隋书·赵煚传》:“尝有人盗 煚 田中蒿者,为吏所执……﹝ 煚 ﹞慰諭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盗者愧恧,过於重刑。”
(3).犹慎刑。谓不轻易用刑。《礼记·王制》“王命三公参听之” 汉 郑玄 注:“王使三公復与司寇及正共平之,重刑也。”
- 英文翻译
1.severe punishment; heavy penalty
- 基本含义
- 指对犯罪行为给予严厉的刑罚。
- 详细解释
- 重刑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重”表示严厉、沉重,而“刑”则代表刑罚。重刑一词用来形容对犯罪行为给予严厉的刑罚,通常指对罪行严重的犯人进行严厉的惩罚。
- 使用场景
- 重刑一词常用于描述法律对犯罪行为的惩罚力度,可以用于法律、社会以及教育等领域的讨论。在正式场合,可以用来强调对犯罪行为的严肃态度。
- 故事起源
- 重刑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刑罚制度。在古代,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法律对犯罪行为采取了严厉的刑罚,以起到威慑作用。重刑一词的出现,正是为了形容这种严厉的刑罚。
- 词语结构
- 重刑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重”和名词“刑”组成。
- 例句
- 1. 这个罪犯犯下了如此严重的罪行,必须给予重刑。2. 法律对于那些犯罪分子必须采取重刑,以维护社会的公正与稳定。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法来记忆“重刑”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非常沉重的刑具,代表对犯罪行为的严厉惩罚。将这个形象与成语的发音和含义联系起来,有助于记忆。
-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刑罚制度和犯罪与法律的关系,可以深入研究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法律文献。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偷了同学的铅笔盒,老师决定给他重刑,让他好好反思。2. 初中生:这个罪犯犯下了严重的罪行,必须受到重刑的惩罚。3. 高中生:重刑对于犯罪行为的威慑作用非常重要,可以起到警示作用,让人们不敢轻易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