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砥砺德行。《淮南子·道应训》:“ 文王 砥德脩政,三年而天下二垂归之。” 南朝 宋 鲍照 《与伍侍郎别》诗之一:“钦哉慎所宜,砥德乃为盛。”
- 基本含义
- 砥德指的是磨砺品德,培养道德修养。
- 详细解释
- 砥德是由“砥石”和“品德”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砥石是用来磨刀的石头,象征着磨砺和锻炼,而品德则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修养。砥德的意思是通过不断的磨砺和修养,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更加高尚。
- 使用场景
- 砥德常用于教育领域,用来形容学生通过学习和自我修养,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修养。同时,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和提升自己。
- 故事起源
- 砥德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礼记·曲礼下》中。据说,古代有一位叫做孟子的哲学家,他非常注重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他曾经说过:“砥砺以须,朝乾夕惕。”意思是说,只有通过不断的磨砺和修养,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得到提升。
- 词语结构
- 砥德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砥德中的“砥”是动词,意思是磨砺;“德”是名词,意思是品德。整个成语的结构比较简单,易于理解和记忆。
- 例句
- 1. 他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砥德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2.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地砥德,努力提高自己。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砥德与磨刀石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想象自己在磨刀石上不断磨砺,将自己的品德磨得更加高尚。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磨杵成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砥德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好孩子。2. 初中生: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砥德,才能取得好成绩。3. 高中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我们应该砥德坚持,不放弃自己的梦想。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注重砥德修养,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