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书面语和正式场合,用来形容人的过失和过错,表示责备、批评或警告等。
- 例句
- 1. 他一直是个聪明的孩子,这次的愆素让他受到了老师的批评。2. 领导对他的愆素非常生气,一顿严厉的批评之后,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过失和过错。
- 基本解释
谓越过原来计划。语本《左传·宣公十一年》:“事三旬而成,不愆於素。” 杜预 注:“不过素所虑之期也。” 杨伯峻 注:“素谓原来计划。《广雅·释詁》:‘素,本也。’” 唐 陆贽 《韩滉检校左仆射平章事制》:“张我威武,实我资储,令必应期,谋无愆素。” 宋 王安石 《赐元丰敕令格式表》:“虑无愆素,举必要终。”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过犹不及”、“过河拆桥”等,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因为愆素被老师批评了。2. 初中生:他的愆素导致了他的失败。3. 高中生:我们应该警惕自己的愆素,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质。4. 大学生:在职场上,我们要避免愆素,保持良好的工作品质。
- 故事起源
- 愆素最早出自《论语·卫灵公》:“愆:过失也。非所愆也。”意思是愆是指过失,不是所愆的过失。这句话是孔子对卫灵公的回答,卫灵公问孔子“人之过失,如何?”孔子回答说“过失就是过失,不是我所犯的过失。”后来,愆素成为了形容人的过失和过错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在做某件事情时犯下了过失或错误,然后想象他的本质或品质被暴露出来,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愆素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愆意为过失、过错,素指本质、品质。
- 详细解释
- 愆素由两个字组成,愆意为过失、过错,素指本质、品质。愆素原指人的过失和过错,后来也用来形容人的罪过和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