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识认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复杂情况时,需要准确地认识和理解事物的本质。例如,在工作中,我们需要对问题进行识认,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对人物的真实意图进行识认,以避免被欺骗。
- 例句
- 1. 他善于识认人物,很少会被欺骗。2.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要通过识认问题的本质来找到解决的办法。3. 这个任务要求我们识认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 基本含义
- 识别并认知事物的真实面貌或本质。
- 基本解释
(1).辨识认定。《三国志·吴志·锺离牧传》:“﹝ 钟离牧 ﹞少爰居 永兴 ,躬自垦田,种稻二十餘亩。临熟,县民有识认之, 牧 曰:‘本以田荒,故垦之耳。’遂以稻与县人。”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一》:“其后 袁州 人 李夷宾 上言,请别加誊録。因著为令,而后识认字画之弊始絶。”《儒林外史》第八回:“此时潜踪在外,虽这一点物件也恐被人识认,惹起是非。”
(2).认识,相识。 元 李致远 《还牢末》楔子:“与妻子作生辰,更和着这几个弟兄识认,把一杯酒同乐太平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闻 洛阳 刘元普 仗义疎财,名传天下,不论识认不识认,但是以情相求,无有不应。”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旧闻·沉百五》:“ 洪 往諭降, 百五 故作不识认。”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识认相关的成语,如“识微知著”、“识时务者为俊杰”等,以扩展对识认的理解和应用。也可以学习相关的词汇和知识,如认知心理学、人际关系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读书,因为通过阅读,我可以识认更多的字和词语。2. 初中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识认单词的意思,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3. 高中生:在准备考试的时候,我们要通过识认试题的类型和考点,来有针对性地做题。4. 大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我们要通过识认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来做出正确的决策。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魏国。魏国有个叫赵胜的将军,他非常善于识别和辨别人的才能和品德。一次,赵胜听说有个人名叫孟尝君,他是一个有很高才能的人,但是魏国的人却不太相信他。于是赵胜决定亲自去识认孟尝君。经过一番观察和了解,赵胜确信孟尝君是个有才能的人,于是他将孟尝君引荐给国君,并为他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从此,孟尝君的才能得到了发扬,魏国也因此受益良多。这个故事成为了识认这个成语的起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识”和“认”两个字分开记忆,然后联想到“认识”这个词语,从而记住成语的含义。另外,也可以通过背诵和使用例句来加深对成语的记忆。
- 词语结构
- 识认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识”和动词“认”组成。
- 详细解释
- 识认是由“识”和“认”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表示通过认知和辨别,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它强调了认知的深度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