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秉烛常用于描述某人亲自负责某件事情,表达其责任心和重视程度。可以用于工作、学习、管理等场景。
- 例句
- 1. 他秉烛夜读,终于通过了考试。2. 这个项目很重要,我决定亲自秉烛,确保一切顺利进行。
- 基本含义
- 手持蜡烛,指代亲自主持或亲自负责。
- 基本解释
谓持烛以照明。 唐 孟浩然 《春初汉中漾舟》诗:“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宋 梅尧臣 《送道损司门》诗:“朝看不足暮秉烛,何暇更寻桃与杏。”《三国演义》第七七回:“起坐内室,秉烛看书。”《红楼梦》第一一四回:“丫头秉烛伺候。”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责任心、亲自负责相关的成语,如“亲力亲为”、“亲临其境”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要秉烛学习,努力争取好成绩。2. 初中生:作为班长,我要秉烛维护班级的秩序。3. 高中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我要秉烛思考,做出正确的决策。4. 大学生:作为学生会主席,我要秉烛服务同学,解决他们的问题。
- 故事起源
- 据说,秉烛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宴会主人手持蜡烛,亲自为客人照明的场景,形象地表达了亲自主持、亲自负责的意义。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成语拆分为“秉”和“烛”,并形象联想成一个人手持蜡烛来照明的场景,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秉烛由两个字组成,秉意为手持,烛意为蜡烛。
- 详细解释
- 秉烛源于古代宴会时,主人亲自手持蜡烛为客人照明,表示亲自主持、亲自负责的意思。后来,这个成语也引申为亲自担任某项工作或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