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不计较。《论语·泰伯》:“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邢昺 疏:“校,报也。” 唐 韩愈 《和侯协律咏笋》诗:“短长终不校,先后竟谁论?” 章炳麟 《蕲黄母铭》:“母一意教 侃 ( 黄侃 ),忍訽不校。”
- 基本含义
- 不加检查、不经审查
- 详细解释
- 不校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不表示否定,校表示校对、检查的意思。不校的意思是不经过检查或审查,不加以验证或核对。
- 使用场景
- 不校常用于形容某种事物或信息没有经过严格的检查或验证,可能存在错误或不准确。它可以用来批评某些不负责任的行为,也可以用来描述一些不可靠的消息或资料。
- 故事起源
- 不校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晋书·和峤传》中。和峤是晋朝的一位官员,他的文章写得很好,但却没有经过仔细的校对。有人批评他的文章不经检查就发表,于是有了“不校”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不校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否定词“不”和动词“校”组成。
- 例句
- 1. 他的论文写得很草率,根本不校。2. 这个新闻报道没有经过核实,是不校的消息。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不校这个成语:1. 将“不校”与不负责任的行为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没有经过检查就随意发布消息的场景。2. 将“不校”与缺乏验证的信息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不经过核实就传播谣言的情景。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不校相关的成语,例如“不审”、“不辨”等,可以进一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写作业的时候,有时候会不小心写错字,所以我要经常检查,不校的作业是不行的。2. 初中生:在网络上,我们要谨慎对待不校的信息,不要轻易相信。3. 高中生:写论文的时候,要经过多次校对,不能出现不校的错误。4. 大学生:作为学者,我们要严谨对待研究成果,不能出现不校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