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反省自身的行为。《晏子春秋·杂上二四》:“省行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 张纯一 校注:“省行,检身也。”
- 基本含义
- 指人在言行举止上节俭约束,不奢侈浪费。
- 详细解释
- 成语“省行”由“省”和“行”两个字组成。其中,“省”意为节省、节俭,指人在生活中节约使用物品、财富等;“行”意为行为、举止,指人的行动和表现。整个成语表示一个人在言行举止上节俭约束,不奢侈浪费。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生活简朴、节俭,不奢侈浪费的品质。也可以用于劝诫他人节约使用资源,避免浪费。
- 故事起源
- 关于“省行”的起源并无具体的故事,但它来源于中国古代的节俭思想和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节俭被视为一种美德,强调节约资源,避免浪费。因此,“省行”成语体现了古代人们重视节俭的思想。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
- 例句
- 1. 他一向很省行,从不乱花钱。2. 这位富翁虽然有很多财富,但他一直保持着省行的生活习惯。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省行”成语的含义,将“省”联想为节约、节俭,将“行”联想为行为、举止。同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想象一个勤俭节约的人在言行举止上的表现,以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节俭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勤俭持家”、“节衣缩食”等,以丰富对节俭思想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学习省行,不再乱花零花钱。2. 初中生:我们应该提倡节约,从小事做起,做一个省行的人。3. 高中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意识到节约的重要性,从省行做起。
- 注意
- 以上例句仅供参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层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