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唐 宋 田赋以外的苛捐杂税。亦称“ 杂变 ”。《文献通考·田赋四》:“ 南唐 正赋之外,所取不一。 宋 因之,名曰沿纳……在后,沿纳之赋,多从蠲减。”《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明道二年》:“自 唐 以来,民计田输赋外,增取他物,復折为赋,谓之杂变,亦谓之沿纳,名品烦细。”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 五代 十国 时期,各割据国巧立名目,敲剥财物,设置多种苛捐杂税。 宋 朝统一后,全部承袭下来,统称之为‘杂变’,又叫‘沿纳’。”
- 基本含义
- 沿袭、继承
- 详细解释
- 沿纳指的是沿袭前人的成就或思想,继承前人的事业或遗产。它表示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前人的优秀品质或传统,并且对后人有一定的影响和启发。
- 使用场景
- 沿纳常用于描述后人继承前人的事业、学术成果、道德品质等方面。它可以用来表达对前人的尊重和敬佩,也可以用来鼓励后人要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
- 故事起源
- 沿纳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原文是“继前人之遗业,沿纳后人之成效”。这句话是描述鲁国国君季孙行父继承了前任君主的遗业并且在治理国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人们引用,用来形容继承前人的事业或思想。
- 词语结构
- 沿纳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沿”和宾语“纳”组成。
- 例句
- 1. 他沿纳前人的经验,成功地完成了这项任务。2. 这个组织一直沿纳着创始人的理念,不断发展壮大。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沿纳”与“继承”联系起来记忆,它们的意思相近,都表示接受前人的遗产或成就。
- 延伸学习
- 1.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传统和继承。2. 学习其他与继承相关的成语,如“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沿纳爷爷奶奶的美德,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2. 初中生:我们要沿纳先辈的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学习。3. 高中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沿纳前人的学术成果,不断追求知识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