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过误的词语解释
过误的意思
拼音:guò wù    注音:ㄍㄨㄛˋ ㄨˋ
基本解释

◎ 过误 guòwù
[fault;mistake] 过失;差错

详细解释

亦作“ 过悮 ”。1.过失;错误。《书·大禹谟》“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孔 传:“过误所犯,虽大必宥。不忌故犯,虽小必刑。”《后汉书·方术传下·蓟子训》:“﹝ 子训 ﹞尝抱邻家婴儿,故失手堕地而死,其父母惊号怨痛,不可忍闻,而 子训 唯谢以过误,终无它説,遂埋藏之。”《宋史·刑法志三》:“或过悮可悯,别为赎法。” 元 无名氏 《争报恩》楔子:“这也只是拳头无眼,过误打死了人。”《明史·汤开远传》:“ 宣大 巡抚 胡良机 ,陛下知其諳练,两任巖疆,寻因过悮褫革,舆论惜之,岂成命终难反汗哉!” 茅盾 《创造》三:“只要能够认明已往的过误,‘希望’是不骗人的!”
(2).谦辞。不当,不适合。《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幸得免离茅屋之下,备后宫埽除。蒙过误之宠,居非命所当託。” 南朝 陈 徐陵 《让散骑常侍表》:“况乎谬蒙知己,寧无感激,洪私过误,寘以通班,司宪 文昌 ,遂谐常伯。”

基本含义
过去的错误或过失
使用场景
过误常用于教育、工作和生活中。在教育方面,它可以用来告诫学生们在学习中不要重复犯同样的错误,要及时改正并吸取教训。在工作场景中,过误可以提醒员工们在工作中不要重复犯同样的错误,要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提高工作质量。在生活中,过误可以用来劝告人们不要为过去的错误而忧虑,要积极面对现实,不断进步。
故事起源
过误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它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过去教训的重视,以及对人们不断进步的期望。
词语结构
过误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过”指的是过去,表示过去的时间;“误”指的是错误或过失。
例句
1. 他从过误中学到了很多,现在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2. 不要为了过去的错误而自责,重要的是能够从中吸取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过误”与过去的错误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可以想象自己在过去犯了一个错误,然后想象自己从中吸取了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过去经验相关的成语,如“温故而知新”、“前车之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从过误中学到了不要抄作业,要自己做。2. 初中生:过误提醒我们在考试中要仔细检查答案,避免因粗心而丢分。3. 高中生:过误教会了我在学习中不断改正错误,提高学习效率。4. 大学生:通过过误,我明白了在人际关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伤害他人。5. 成年人:过误让我明白了过去的错误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避免同样的错误。
(0)
诗文中出现“过误”的诗词

楞严经偈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士,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

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

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

音声杂语言,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云何获圆通。

香以合中知,离则元无有。

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

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时有。

其觉不恒一,云何获圆通。

触以所触明,无所不明触。

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

法称为内尘,凭尘如有所。

能所非遍涉,云何获圆通。

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后。

四维亏一半,云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

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

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

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

身与所触同,如非圆觉观。

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

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

想念不可说,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话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鼻息本权机,祇令摄心住。

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

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

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

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

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

神通本宿因,何关性分别。

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

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

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

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

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

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

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

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

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

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

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我今白世尊,佛出婆娑界。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

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

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

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

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

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

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

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

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

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

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

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

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

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

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

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

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

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

佛母真三昧,汝闻微尘佛。

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

畜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

何不自闻闻,闻非自然生。

因声有名字,旋闻与声脱。

能脱欲谁名,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脱,见闻如幻翳。

三界若空花,闻复翳根除。

尘消觉圆净,净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尘登如在梦。

谁能留汝形,如世巧幻师。

幻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

要以一机抽,息机归寂然。

诸幻成无性,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

尘垢应念消,成圆明净妙。

馀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

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

反□□自性,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

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證。

非唯观世音,诚如佛世尊。

訋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

求出世閒人,成就涅槃心。

观世音□□,自馀诸方便。

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

非是长修学,浅深同说法。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沈沦,但以此根修。

圆通超馀者,真实心如是。

(0)

甲午岁除即事二首初被聘召之命末章感遇述怀·其二

乞州如斗苦难谐,遣戍蓬婆也自佳。

严诏自天疑过误,虚心造物与安排。

轒辒犹未空三辅,鼙鼓何当静两淮。

经世无才羞汲引,寸丹咫尺是尧阶。

(0)

童丱须知.臧获篇

人生贵适意,安佚固有以。

便嬖足使令,臧获皆率俾。

婢实居深闺,奴当立阶戺。

内外傥致严,家法斯尽理。

怙势以作威,招权自丰己。

奴或有是人,刑罚不可弛。

衔冤恣狠傲,妒宠专负恃。

奴或有是人,斥逐其可已。

处众能包容,见得思廉耻。

守分每知足,爱主常归美。

忠谨辈行服,和柔姊妹喜。

为之有室家,周旋表终始。

其或小瑕痹,过误非奸宄。

第当明戒饬,勿遽施鞭捶。

其或肆谗间,作意生荆杞。

第当亲骨肉,不可党奴婢。

骨肉长聚头,奴婢安可儗。

凡百御下人,读此味其旨。

(0)

晏平仲

崔子弑齐君,晏子枕股哭。

劝之死不死,曰君非吾独。

纷纷从死者,大都嬖倖属。

何以太史氏,执简甘诛戮。

兄弟死三人,挺然无畏缩。

孔子称平仲,久敬与人交。

订交泛言人,善恶随所遭。

一概加礼貌,众醉哺其糟。

优游处陈鲍,俯仰事栾高。

此乃贬其失,并非嘉其操。

后来诛庆封,子家径相召。

又复处两歧,不从亦不告。

风骨一身无,过误一身少。

中庸似胡广,浮沈似冯道。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