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 衅鐘 ”。古代杀牲以血涂钟行祭。《孟子·梁惠王上》:“王坐於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赵岐 注:“新铸钟,杀牲以血涂其衅郄,因以祭之曰衅。”钟,一本作“ 鐘 ”。 王夫之 《四书稗疏·孟子》:“衅,祭名,血祭也。凡落成之祭曰衅……鐘有衅郄,必不成音,自当改铸。以血涂之,曾何所补!”按, 王 说与 赵 注微异。
见“ 衅钟 ”。
- 基本含义
- 指犹豫不决、拖延不前。
- 详细解释
- 衅钟是由“衅”和“钟”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衅指拖延、犹豫,钟指时间的流逝。衅钟形容人拖延不决,不敢行动,浪费时间。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做事犹豫不决、拖延不前的人或行为。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优柔寡断、不敢积极行动的人。
- 故事起源
- 《左传》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古代有一个人拿着一个钟,想要赶路,却一直犹豫不决,拖延了很长时间。后来,这个人的行为被人们戏称为“衅钟”。
- 词语结构
- 衅钟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结构。
- 例句
- 1. 他一直衅钟,不敢做出决定。2. 这个项目已经衅钟了很久,我们应该尽快行动起来。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衅钟”这个词语的发音来记忆,将其与犹豫不决、拖延不前的行为形象联系起来。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与犹豫不决、拖延不前相关的成语,如“犹豫不决”、“拖泥带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想去参加比赛,我一直衅钟。2. 初中生:他衅钟了很久,最后错过了机会。3. 高中生:面对选择,她总是衅钟不决,缺乏决断力。4. 大学生:他一直衅钟,导致错过了很多宝贵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