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鸣笳的词语解释
鸣笳的意思
拼音:míng jiā    注音:ㄇㄧㄥˊ ㄐㄧㄚ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战争爆发、战斗开始、事情开始等场景。也可以用于比喻某个事件或行动的开始阶段。
例句
1. 昨天晚上,突然鸣笳声响起,战斗开始了。2. 这个项目已经鸣笳,我们要开始着手准备了。
基本含义
指战争爆发时,鸣笳声响彻云霄,表示战斗开始。
基本解释

(1).笳笛。古管乐器名。 汉 时流行于 西域 一带少数民族地区,初卷芦叶为之,后改用竹。《六韬·军略》:“击雷鼓,振鼙、鐸,吹鸣笳。”
(2).吹奏笳笛。古代贵官出行,前导鸣笳以启路。亦作进军之号。 三国 魏 曹丕 《与梁朝歌令吴质书》:“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托乘於后车。” 宋 王安石 《晏元献挽辞》之一:“萧瑟城南路,鸣笳上九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孝感之战》:“其垒外松棚下,餘贼方瞭望,余骤发矢伤数人,贼错愕间, 江西 兵展旗鸣笳以进。”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军事相关的成语,例如“击鼓传花”、“金戈铁马”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昨天下午,老师一声鸣笳,我们开始了趣味运动会。2. 初中生:这次考试结束后,学校鸣笳,寒假开始了。3. 高中生:大学入学考试即将鸣笳,我们要开始加紧复习了。
故事起源
鸣笳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军队中的战争乐器。在古代战争中,鸣笳声是士兵们奋勇杀敌的信号,也是战争开始的标志。因此,人们用“鸣笳”来比喻事情开始或战斗爆发。
记忆技巧
可以将“鸣笳”与战争爆发的场景联系起来,想象军队中的士兵们听到鸣笳声后奋勇杀敌的场景,加深记忆。
词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别的结构。
详细解释
鸣笳成语起源于古代军队中的战鼓和军号。战争爆发时,军队会鸣笳声,表示战斗开始,士兵们要奋勇杀敌。因此,“鸣笳”成语引申为表示战斗开始或事情开始的意思。
(0)
诗文中出现“鸣笳”的诗词

江夏赠韦南陵冰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色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

昨日绣衣倾绿尊,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

赖遇南平豁方寸,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四望青天解人闷。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

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0)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其三

鸣笳叠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

丈夫鹊印摇边月,大将龙旗掣海云。

(0)

望海潮.四首·其三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0)

凤口

溪坞晚含风,山营夜依谷。

栖鸟息复惊,归云断还续。

画舸止宵征,连舻衔尾宿。

戍鼓杂鸣笳,秋声一何肃。

(0)

过旧宅二首·其一

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

园荒一径断,苔古半阶斜。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0)

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

玉玺戒诚信,黄屋示崇高。

事为名教用,道以神理超。

昔闻汾水游,今见尘外镳。

鸣笳发春渚,税銮登山椒。

张组眺倒景,列筵瞩归潮。

远岩映兰薄,白日丽江皋。

原隰荑绿柳,墟囿散红桃。

皇心美阳泽,万象咸光昭。

顾己枉维絷,抚志惭场苗。

工拙各所宜,终以反林巢。

曾是萦旧想,览物奏长谣。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