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修书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修正文章或书信的错误,也可以用于形容修复破损的书籍。在学术写作、编辑工作、传媒行业等领域中,修书是一个常见的词语。
- 例句
- 1. 他经常在写作时会修书几次,以确保文章的质量。2. 这本古籍十分珍贵,需要仔细修书才能保存下来。
- 基本含义
- 修补破损的书籍,也指修正文章或书信的错误。
- 基本解释
◎ 修书 xiūshū
(1) [compile a book]∶编写书籍
(2) [write a letter]∶写信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的书法艺术感兴趣,可以学习一些中国书法的基本技巧。此外,你也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纸张和书籍制作的知识,以及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书籍和文字的重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用胶水修书,让破损的书籍变得完好无损。2. 初中生:老师让我们互相修改作文,我帮同学修书了几处错误。3. 高中生:我在写论文时,经常需要修书,以提高论文的质量。4. 大学生:我正在修书我的毕业论文,以确保它没有任何错误。5. 成年人:我在写信给朋友时,发现有一个字写错了,于是立即修书后再寄出去。
- 故事起源
- 根据史书记载,修书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张苍传》中。故事中,张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担任汉朝官员期间,深受朝廷的赏识。有一次,张苍在给汉朝宰相写信时,发现信中有一个字写错了。他非常着急,立即请人修正了错误后再送出去。后来,人们就用“修书”来形容修正文章或书信的错误。
- 英文翻译
1.[书]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修复一本破损的书籍,或者想象自己在修改一篇文章的错误。将这个场景与“修书”这个成语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
- 词语结构
- 修书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修”表示修补或修正,第二个字“书”表示书籍或文章。
- 详细解释
(1).写信。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餉米千斛,修书累纸,意寄殷勤。”《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即时修书一封,曲叙别离之意。” 冰心 《寄小读者·通讯二六》:“就是这百无聊赖、雨中静中的情绪,勉强了久不修书的我,又来在纸上和你们相见。”
(2).编纂书籍。 元 欧阳系 《京城杂咏》:“奉詔修书白玉堂,朝朝骑马傍宫墙。”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 李敏达 公抚 浙 时,威不可犯,独能敬读书人。设志局修书,所延皆一时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