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脔割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处理事情时毫不留情、不顾及他人感受的态度。它常常用于负面的语境中,用来批评那些心狠手辣、不讲道义的人。
- 例句
- 1. 他对待下属总是脔割,没有一丝同情心。2. 这个公司的老板脔割地裁员,让很多人失去了工作。
- 基本含义
- 脔割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心狠手辣,毫不留情地对待他人。
- 基本解释
碎割;瓜分。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后诛 易之 昌宗 等,百姓臠割其肉,肥白如猪肪,煎炙而食。”《明史·忠义传五·武大烈》:“知县 徐日泰 大駡不屈,为贼臠割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肌肤皆寸寸欲裂,痛如臠割。” 梁启超 《论请愿国会当与请愿政府并行》:“惟无政府也,故列强眈眈以咕嘬我,臠割我,而莫之知,莫之御。”《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二十世纪之中国》:“条约之事终,而臠割之祸至,和成而国亡随之。” 瞿秋白 《乱弹·水陆道场》:“这些阎王也正在准备着刀锯斧钺,油锅炮烙,大家商量着怎样来瓜分脔割。”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或文章来进一步了解脔割这个成语的使用情境和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对待同学总是脔割,从不帮助别人。2. 初中生:班长对待违纪的同学总是脔割,从不宽容。3. 高中生:老师对待学生的错误总是脔割,没有一点宽容之心。4. 大学生:公司的领导对待员工总是脔割,没有丝毫同情心。5. 成年人:政府对待贫困地区的人们总是脔割,缺乏关怀和支持。
- 故事起源
- 脔割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业社会。在古代,人们为了食用动物的肉,会将动物屠宰并割取肉块。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力量,因此常常被形容为“脔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语逐渐引申为对待他人毫不留情、心狠手辣的行为的形容。
- 英文翻译
1.[书] (分割; 切碎) slice up; carve up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割取动物的肉块时,手上有血,面无表情,毫不留情。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脔割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脔割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脔”和“割”。其中,“脔”表示割取动物的肉块,“割”表示割取的行为。两个字合在一起,形象地描绘了对待他人毫不留情、心狠手辣的态度。
- 详细解释
- 脔割一词源于古代农业中割取动物的肉来食用的行为。在成语中,脔割形容的是一个人对待他人毫不留情、心狠手辣的态度。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对待他人不仁慈、不宽容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