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盔甲。《隋书·长孙平传》:“会正月十五日,百姓大戏,画衣裳为鍪甲之象。”《花月痕》第五十回:“这日又是两下酣战,都脱了鍪甲,去了兵器,下马较起拳来。”
- 基本含义
- 指战争时期士兵穿着铠甲,战斗勇猛。
- 详细解释
- 鍪甲是古代战士战斗时所穿的铠甲,用以保护身体免受敌人的攻击。这个成语比喻人勇猛善战,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 使用场景
- 鍪甲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敢坚毅的精神状态。可以用于形容军人、运动员等在战斗或比赛中表现出色的情况。
- 故事起源
- 相传春秋时期,吴国和楚国发生了一场战争。楚国的将领屈原带领楚军进行了多次进攻,但都被吴国的将领夫差击退。夫差非常佩服吴国士兵的勇猛,于是下令给士兵发放鍪甲,以激励他们在战斗中更加勇敢。从此,鍪甲成为了形容勇猛善战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例句
- 1. 他在比赛中展现出了鍪甲的精神,一直坚持到最后胜利。2. 这位将军带领士兵穿戴整齐的鍪甲,气势如虹地向敌人发起了攻击。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鍪甲与勇猛善战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士兵穿着鍪甲勇往直前的场景,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有关中国古代战争和战争文化的知识,如兵器、战略等,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鍪甲一样勇敢地面对考试!2. 初中生:他在篮球比赛中展现出了鍪甲的精神,全力以赴。3. 高中生:这位将军带领士兵穿着整齐的鍪甲,英勇地冲向敌人。4. 大学生:只有像鍪甲一样坚定不移,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