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7日(农历三月三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日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尝鼋的词语解释
尝鼋的意思
拼音:cháng yuán    注音:ㄔㄤˊ ㄧㄨㄢˊ
基本解释

典出《左传·宣公四年》:“ 楚 人献黿於 郑灵公 。 公子宋 与 子家 将见。 子公 之食指动,以示 子家 ,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黿,相视而笑。公问之, 子家 以告。及食大夫黿,召 子公 而弗与也。 子公 怒,染指於鼎,尝之而出。”后或以“尝黿”比喻只了解局部。 宋 陆游 《读老子》诗:“《道德》五千言,巍巍众妙门。管窥那见豹,指染仅尝黿。”

基本含义
比喻经验浅薄或见识狭窄。
详细解释
成语“尝鼋”源自古代传说。相传古代有人听说鼋肉非常美味,但他们没有亲自尝试过,只是听说而已。后来有人问他们是否尝过鼋肉,他们回答说自己尝过,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尝过鼋肉。因此,“尝鼋”成为一个比喻,用来形容人们只是听说过某种事物,而没有亲自经历或了解过。
使用场景
成语“尝鼋”常用于批评那些只凭听说而不亲自去了解、经历的人,形容他们的经验浅薄或见识狭窄。
故事起源
据传,中国古代有一种叫鼋的乌龟,它的肉被认为非常美味。人们听说鼋肉的美味后,都想尝一尝。但因为鼋龟数量稀少,很难捕捉到,所以一些人只是听说过鼋肉的美味,却没有尝试过。后来,这种情况被用来比喻那些只凭 hearsay而不亲自去了解的人。
词语结构
主语 + 尝鼋
例句
1. 他对这个新概念一无所知,完全是尝鼋。2. 你只是听别人说过,根本就没有亲自尝鼋。
记忆技巧
可以将“尝鼋”与“听说鼋肉的美味”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形象的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听说鼋肉的美味后,却没有真正尝试过的情景,以此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经验、见识相关的成语,例如“井底之蛙”、“坐井观天”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虽然没有去过海洋,但我不是尝鼋,我看过很多有关海洋的书籍。2. 初中生:他对电脑编程一窍不通,完全是尝鼋,连最基本的操作都不会。3. 高中生:他只是听说过这个学校的名字,却对学校的教学环境一无所知,完全是尝鼋。
(0)
诗文中出现“尝鼋”的诗词

次韵水官诗

高人岂学画,用笔乃其天。

譬如善游人,一一能操船。

阎子本缝掖,畴昔慕云、渊。

丹青偶为戏,染指初尝鼋

爱之不自已,笔势如风翻。

传闻贞观中,左衽解椎鬟。

南夷羞白雉,佛国贡青莲。

诏令拟王会,别殿写戎蛮。

熊冠金络额,豹袖拥幡旃。

传入应门内,俯伏脱剑弮。

天姿俨龙凤,杂沓朝鹏鳣。

神功与绝迹,后世两莫扳。

自从李氏亡,群盗窃山川。

长安三日火,至宝随飞烟。

尚有脱身者,漂流东出关。

三官岂容独,得此今已偏。

吁嗟至神物,会合当有年。

京城诸权贵,欲取百计难。

赠以玉如意,岂能动高禅。

惟应一篇诗,皎若画在前。

(0)

读老子

道德五千言,巍巍众妙门。

管窥那见豹,指染仅尝鼋

正尔分章句,谁欤达本源。

蜀庄犹不死,过我得深论。

(0)

正月十六日园中偶赋

又向柴荆过上元,豪华前事不须论。

偶逢花发闲持酒,不得人扶懒出门。

薄技号山曾献玉,荣途染指亦尝鼋

年来洗尽东陵梦,瓜垄萧萧老故园。

(0)

书感

楚些难招去干魂,正令舌在向谁论。

中分白日归攲枕,全付青春与杜门。

凛凛咥人愁履虎,区区染指畏尝鼋

残年誓报嗟何有,虚负明时养老恩。

(0)

夏中杂兴六首·其五

心慕羲农世,躬行黄老言。

采椽聊筑舍,横木即为门。

短发冠龟屋,空床枕竹根。

从来薄世味,染指肯尝鼋

(0)

元龄招饮未果赴复以诗见促辄次其韵并呈景蕃

主人剧风味,玉壶涵春冰。

恶客费招呼,诗来委弓旌。

两季复可人,名应处士星。

请从狗窦窥,敢辱蒲轮迎。

我昨占食指,似当尝鼋羹。

平日口腹累,老穷尚蝇营。

百花晓无迹,良辰况难并。

虎头政病酒,渴肺怜江清。

未知几百盏,浇肠诃雷鸣。

归时戒被肘,会见金盆倾。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李耳 荀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