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儿郎 érláng
(1) [youth]∶青年,小伙子
(2) [son]∶儿子
卖儿郎
(3) [soldier]∶对士兵的称呼
城内兵马要点验,守城的儿郎听我言。——欧阳予倩《木兰从军》
- 英文翻译
1.[书] son
- 详细解释
(1).青年,小伙子。 南朝 陈 徐陵 《乌栖曲》之一:“风流 荀令 好儿郎,偏能傅粉復熏香。” 唐 蒋防 《霍小玉传》:“昨遣某求一好儿郎,格调相称者。” 宋 范成大 《夔州竹枝歌》之四:“行人莫笑女麤丑,儿郎自与买银釵。” 清 吴伟业 《戏赠》诗之五:“玉釵仍整未销黄,笑看儿郎语太狂。”
(2).对士兵的称呼。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忝与儿郎为主,不能守城池,忍遣儿郎颈犯白刃,吾不为也。” 宋 陆游 《凉州行》:“勑中墨色如未乾,君王心念儿郎寒。”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四折:“管杀的他众儿郎不能相借。” 欧阳予倩 《木兰从军》第八场:“城内兵马要点验,守城的儿郎听我言。”
(3).儿子。 唐 杜甫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自有两儿郎,挥洒亦莫比。”《中国歌谣资料·河南民歌·卖儿郎》:“卖儿郎,卖儿郎,儿郎饥饿背后嚷,爹娘泪水肚里藏。”
- 基本含义
- 儿郎是指年轻人,特指男孩子或年轻的男性。
- 使用场景
- 儿郎一词常用于口语和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男孩子或年轻的男性。它可以用来指代自己或他人,表示对青年一代的称呼和关注。在日常交流中,儿郎常被用来表达对年轻人的亲近和疼爱之情。
- 故事起源
- 儿郎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古代社会中,儿童和年轻人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和未来。因此,人们常常用儿郎这个词语来称呼年轻人,表达对他们的期望和关爱。
- 词语结构
- 儿郎这个成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儿”和“郎”。其中,“儿”表示年轻,而“郎”则表示男子。两个字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表示年轻男性的词语。
- 例句
- 1. 这个儿郎真是个聪明的孩子。2. 我们这一代的儿郎们要努力学习,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儿郎这个词语。可以将“儿郎”联想为一个年轻的男孩子,他充满朝气和活力。你可以想象自己是这个儿郎,或者想象你身边有一个年轻的男孩子,通过这样的联想,可以更容易地记住儿郎这个词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和口语材料来进一步了解和使用儿郎这个词语。在了解了儿郎的基本含义之后,你可以尝试在不同的场景中使用这个词语,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和儿郎们一起玩耍。2. 初中生:这个儿郎是我们班的班长,非常负责。3. 高中生:我们这一代的儿郎们要为国家的未来努力奋斗。4. 大学生:作为一名儿郎,我要努力学习,为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