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为国家、民族、人民利益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精神。
- 例句
- 1. 他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毫不犹豫地以身许国。2. 在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以身许国,为人民立下了赫赫战功。
- 基本含义
- 以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为代价,为国家做出牺牲。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爱国主义相关的成语,如“舍生忘死”、“忠诚耿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雷锋一样,以身许国,为人民服务。2. 初中生:为了国家的繁荣发展,我愿意以身许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3. 高中生:在面对危机时,我会毫不犹豫地以身许国,保卫国家的安全。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才智,以身许国。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中国的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许多忠诚的士兵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战斗中,甚至不惜以自己的生命来保卫国家。这种为国家奋斗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被后人称为“以身许国”。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以身许国”这个成语与爱国主义精神联系起来,想象一个愿意为国家付出一切的人,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以”、“身”、“许”、“国”。
- 词语解释
- yǐ shēn xǔ guó ㄧˇ ㄕㄣ ㄒㄩˇ ㄍㄨㄛˊ
以身许国(以身許國)
愿将生命献给国家。《晋书·周札传》:“既悟其姦萌, 札 与臣等便以身许国,死而后已。” 宋 秦观 《王俭论》:“ 安 ( 谢安 )与 王坦之 尽忠王室,蔑有二心,至於屡改 袁宏 之文,以寝九锡之命,可谓以身许国,社稷之臣者矣!”《水浒传》第一○八回:“既以身许国,也顾不得利害。” 清 冯桂芬 《赠骑都尉刘君家传》:“君之以身许国,志在必死邪?”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