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女子的美丽和端庄,也可用来形容男子的仪表端庄。
- 例句
- 1. 她长相仪锽,举止大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这位小姐仪锽,言谈举止得体,受到了大家的赞赏。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仪表端庄美丽,言谈举止得体。
- 基本解释
指用为仪仗的斧钺。《新唐书·仪卫志上》:“黄麾仗,左右厢各十二部十二行……第二行,仪鍠,五色旛。” 宋 王应麟 《玉海·车服三·仪仗》:“仪鍠,鉞属, 秦 汉 有之, 唐 用为仪卫。” 明 张四维 《双烈记·策勋》:“卤簿驾头先设。五门五岳仪鍠。”亦称“ 仪鍠斧 ”。《元史·舆服志二》:“仪鍠斧,制如斧,刻木为之,柄以朱,上缀小锦旛,五色带。”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美丽、端庄有关的成语,如“容光焕发”、“举止大方”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她是一个仪锽的姐姐,每天穿着漂亮的衣服。初中生:这位老师仪锽,讲课风趣幽默。高中生:他是一个仪锽的男孩,一举一动都很得体。
- 故事起源
- 《庄子·齐物论》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齐国有一位美女叫仪锽,她美丽端庄的仪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人们用“仪锽”来形容人的美丽和端庄。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仪锽”与“仪表端庄美丽”进行联想。想象一个仪表端庄美丽的人,就是一个仪锽的人。
- 词语结构
- 仪锽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仪”和“锽”两个词组成。
- 详细解释
- 仪,指仪表;锽,指容貌美丽。仪锽形容人的外表美丽、举止得体,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