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膺箓通常用于形容某人接受了重要的职责或任务,表示该人有能力胜任这个职责或任务,并且愿意承担责任。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场景,如工作、学习、家庭等。
- 例句
- 1. 他膺箓重任,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成功。2. 她膺箓家庭的重担,照顾好了年迈的父母。
- 基本含义
- 接受重要职责或任务。
- 基本解释
谓帝王承受符命。《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 后唐 膺籙,赤文候日。” 李善 注引《春秋命历引》:“五德之运徵符合,膺籙次相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太祖 以圣武膺籙, 世祖 以睿文纂业。”《旧唐书·窦建德传》:“有 宗城 人献玄珪一枚, 景城 丞 孔德绍 曰:‘昔 夏禹 膺籙,天锡玄珪。今瑞与 禹 同,宜称 夏国 。’ 建德 从之。”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膺箓相关的成语和故事,如膺图、膺品等。同时,也可以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或历史书籍了解更多关于膺箓的使用和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膺箓了班级的值日任务,每天负责打扫教室。2. 初中生:他膺箓了学校的学生会主席,组织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3. 高中生:她膺箓了班级的班长职务,管理了整个班级的事务。4. 大学生:我膺箓了社团的负责人,组织了一次成功的志愿者活动。
- 故事起源
- 膺箓的故事起源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是西汉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有一次参加了汉武帝的科举考试,并且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试。汉武帝非常赞赏相如的才华,任命他担任了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责。相如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且以出色的表现完成了它。后来,人们用“膺箓”来形容相如接受重要任务的情景。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膺箓这个成语:1. 将膺箓分为两个部分,膺和箓,分别记忆它们的含义。2. 想象自己接受了一个重要的职责或任务,然后使用膺箓这个成语来表达这个情景。
- 词语结构
- 膺箓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膺为动词,箓为宾语。
- 详细解释
- 膺箓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膺字指接受,箓字指古代官员用来记录重要事务的竹简。膺箓的基本意思是接受重要的职责或任务。它形象地比喻接受重任,承担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