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谓自荐求仕。《旧唐书·韦澳传》:“﹝ 韦澳 ﹞登第后十年不仕。伯 兄温 ,与御史中丞 高元裕 友善, 温 请用 澳 为御史,谓 澳 曰:‘ 高二十九 持宪纲,欲与汝相面,汝必得御史。’ 澳 不答。 温 曰:‘ 高君 端士,汝不可轻。’ 澳 曰:‘然恐无呈身御史。’”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昔人耻呈身御史,今岂求识面臺官也?” 清 姚之駰 《元明事类钞·人品门·方正》:“《献徵録》: 隆庆 时, 刘淛 试南宫,下第。大学士 李公 得其遗卷,心奇之,欲致一见。不可,曰:‘落第书生,岂可呈身相门耶?’”《清文献通考·选举四》:“ 乾隆 七年奉諭旨……既为文学华赡之青衿,则应科举时,自可脱颖而出,又不转籍选拔,以为呈身之路也。”
- 基本含义
- 呈现出来的形象或姿态。
- 详细解释
- 呈身指的是人或物体所呈现出来的形象或姿态。它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仪态或者某个物体的形状。
- 使用场景
- 呈身可用于形容一个人的仪态得体、庄重,也可以用来形容物体的形状美观、端庄。
- 故事起源
- 暂无相关故事起源。
- 词语结构
- 呈身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呈”和“身”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他站在舞台上,呈身昂首,气宇轩昂。2. 这个花瓶的形状呈身如意,非常美观。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呈身”与“呈现身姿”相联想,帮助记忆其含义为呈现出来的形象或姿态。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词典和语料库来进一步了解“呈身”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方式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走进教室,呈身站在讲台上。2. 初中生:运动员在领奖台上,呈身站立,显得非常自信。3. 高中生:这幅画的构图呈身优美,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4. 大学生:演讲者的仪态庄重,呈身举止非常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