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贬义描述,用来指责某人或某事的言辞虚假、空洞,没有实际意义。
- 例句
- 1. 他的演讲充满了充诎之词,没有一点实际内容。2. 这个广告夸大了产品的功效,完全是充诎之言。
- 基本含义
- 形容言辞华丽、虚假,没有实际内容。
- 基本解释
亦作“ 充倔 ”。得意忘形貌。《礼记·儒行》:“儒有不陨穫於贫贱,不充詘於富贵。” 郑玄 注:“充詘,喜失节之貌。” 孔颖达 疏:“言虽得富贵,不喜欢失节。”《楚辞·九辩》:“蹇充倔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是以俟扶摇而登苍霄者,不充詘於蓬蒿之杪。” 宋 陈亮 《祭郑景元母夫人文》:“不充詘於崔嵬,无几微於蹭蹬。”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元稹》:“人必劳饿空乏,而后无充詘之态。”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成语的使用场景,了解哪些情境下可以使用充诎。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作文充满了充诎之词,老师一眼就看出来了。2. 初中生:这个政治演讲充斥着充诎之词,一点说服力都没有。3. 高中生:这篇文章虽然说得很华丽,但充满了充诎,没有实际价值。4. 大学生:这个商家的宣传广告充斥着充诎之词,根本不可信。
- 故事起源
- 充诎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张丞相列传》中。故事讲述了当时的丞相张良劝说汉高祖刘邦称帝,但刘邦犹豫不决。张良便以言辞华丽的文章《论势》来说服刘邦,使刘邦信服称帝。后来,有人诟病张良的言辞虚假,没有实际内容,于是形成了这个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充诎拆分来记忆。充可以理解为充实,诎可以理解为虚假。联想充实的东西被虚假的东西所掩盖,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充诎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充,充实;诎,虚假。充诎指的是用华丽的言辞掩盖事物的虚假、空洞之处,没有实际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