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打磨治理。 唐 李商隐 《韩碑》诗:“长绳百尺拽碑倒,麤砂大石相磨治。”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金龙砚》:“后其孙於京师得铁镜,背铭高古,有道人请为磨治。” 清 恽敬 《张皋文墓志铭》:“今皇帝加上列圣尊号, 盛京 太庙旧藏寳,例遣官磨治,篆所加尊号,刻入之。”
(2).磨砺;锻炼。 宋 叶适 《宋邹卿墓志铭》:“凡书籍所载,问学所讲,其道心人欲,出入不常,操揉磨治,乃克底善。”
(3).调治;调理。 宋 苏轼 《代滕甫论西夏书》:“臣私计之,终不以一日之快,而易终身之忧,遂用其言,以善药磨治,半月而愈,初不伤气,体力益完。”
(4).折磨整治。 杨朔 《春子姑娘》:“﹝ 刘大婶 ﹞说着捋起 春子 的袖子道:‘你们看看,把个孩子磨治成什么样子,还说不受气!’”
- 基本含义
- 指通过反复磨练和治理,使人或事物得到改进和提高。
- 详细解释
- 磨治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磨指的是反复磨练,治指的是治理或治疗。这个成语的含义是通过不断的磨练和治理来使人或事物得到改进和提高。它强调了通过努力和不懈的追求来克服困难,达到提高和进步的目标。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个人或组织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通过不断努力和改进来取得成功的情况。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来取得成就,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组织通过改进管理和工作流程来提高效率和质量。
- 故事起源
- 磨治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晋书·王敦传》。故事中,王敦是晋朝的一位重要官员,他在任职期间一直秉持着严格的治理原则,对部下和自己都要求严格。有一次,他因为一个小错误而责备了自己的侄子,还让他反复磨炼自己的才能,希望他能够通过努力改进和提高自己。这个故事中的磨治成语就是从这个事件中衍生出来的。
- 词语结构
- 磨治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磨”和动词“治”组成。它的结构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
- 例句
- 1. 他在学习上磨治自己,终于考上了心仪的大学。2. 这个企业通过磨治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 记忆技巧
- 记忆磨治这个成语可以通过将“磨”和“治”两个字分开记忆,然后联想到磨练和治理的意义。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通过不断的磨炼和治理自己来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的场景,加深对这个成语的记忆。
- 延伸学习
- 磨治这个成语与努力学习、自我提升等概念密切相关。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来扩展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和应用。一些相关的成语包括“钻研”、“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好好磨治自己的写字,争取写得更漂亮。2. 初中生:通过不断磨治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我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3. 高中生:我决定磨治自己的口才和演讲能力,成为一个优秀的演讲者。4.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我要通过磨治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