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审实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正式场合,如法庭、会议或重要的决策过程中。它可以用来提醒人们在做出决策之前应该仔细审查和核实相关的信息,以确保决策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 例句
- 1. 在做决策之前,我们必须审实相关的数据和报告。2. 他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总是喜欢审实事实,不轻易下结论。
- 基本含义
- 审查真实的情况或事实
- 基本解释
(1).真实;详实。《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伏闻当为二陵起立郭邑,臣前颇谓道路之言,疑不审实,近令从官 古霸 问 涅阳主 疾,使还,乃知詔书已下。” 唐 刘知几 《史通·直言》:“次有 宋孝王 《风俗传》、 王劭 《齐志》,其叙述当时,亦务在审实。”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二:“ 高宗 曰:臺諫论事,虽许风闻,要须审实。”
(2).核实。 晋 葛洪 《抱朴子·辨问》:“令 周 孔 委曲其采色,分别其物名,经列其多少,审实其有无,未必能尽知,况於远此者乎!”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审查和真实相关的成语,如“审时度势”、“真知灼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审实信息,不要轻易相信别人说的话。2. 初中生: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学校对考卷进行了审实。3. 高中生:在做科研实验时,我们必须审实实验结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4. 大学生:在写论文时,我们需要审实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 故事起源
- 审实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据说,在古代中国,齐国有一位名叫伯昏的官员,他非常重视审查事实真相。有一次,伯昏接到了一个关于盗贼的报告,他不仅仔细核实了报告中的信息,还亲自前往现场进行调查。最终,他成功地找到了盗贼并将其绳之以法。这个故事展示了伯昏审查真相的精神,后来人们就用“审实”这个成语来表达对真实性的重视和追求。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审实这个成语与“审查”和“真实”两个词汇联系起来记忆。想象一个人在审查和核实事实真相的过程中,不断追求真实性和准确性。
- 词语结构
- 审实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 详细解释
- 审实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审意呈现出审查、审核的意思,实意呈现出真实、实际的意思。这个成语主要用来表示对某种情况或事实进行仔细审查和核实。它强调了在做决策或判断时,应该以真实的事实为基础,避免主观臆断或盲目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