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文学作品、音乐、绘画等艺术领域中那些美丽而带有悲伤色彩的表达。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物的容貌或风采具有美丽而忧伤的特点。
- 例句
- 1. 她的歌声哀艳动人,让人陶醉其中。2. 这幅画的色彩搭配十分哀艳,给人一种忧伤的感觉。3. 她身上的哀艳气质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 基本含义
- 指美丽而悲伤的景象或事物。
- 基本解释
◎ 哀艳 āiyàn
[be sad and beautiful;be sadly touching;be plaintive and elegant] 文辞凄切而艳丽
自屈宋以降,为文者本于哀艳,务于恢诞,亡于此兴,失古义矣。—— 柳冕《与徐给事论文书》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哀艳形象,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西游记》中的白骨精等。也可以学习其他含有哀艳意味的成语,如“哀鸿遍野”、“哀声叹气”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舞蹈动作优美,给人一种哀艳的感觉。2. 初中生:这首歌的歌词写得很哀艳,让人心生感慨。3. 高中生: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哀艳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苦乐。4. 大学生:这幅画的色彩搭配很有哀艳之美,给人一种深情的触动。
- 故事起源
- 哀艳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红楼梦》中,被用来形容贾宝玉的表妹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个美丽而悲伤的女子形象,她的容貌和性格都具有哀艳之美。
- 英文翻译
1.[书] (of diction) mournful but flowery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哀艳”与美丽与悲伤结合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对这个成语的记忆。可以想象一个美丽的花园中有一朵花,它虽然美丽,但却带有一丝悲伤的情感,这样可以帮助记忆“哀艳”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哀艳是由形容词“哀”和“艳”组成的,形容词“哀”表示悲伤,形容词“艳”表示美丽。两者结合形成了这个特殊的成语。
- 详细解释
见“ 哀艳 ”。
亦作“ 哀艷 ”。1.谓文词悽恻绮丽。 唐 柳冕 《与徐给事论文书》:“自 屈 宋 已降,为文者本於哀艳,务於恢诞,亡於比兴,失古义矣。” 清 侯方域 《书<吴延仲集>后》:“﹝ 延仲 ﹞近体颇哀艳。在 韩 李 间,非其至也。”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 子山 继作,掩抑沉怨,出以哀艷之词。”
(2).谓情致哀婉缠绵。 徐迟 《牡丹》:“她是那样的单纯、妩媚、美丽,却又何等的高傲、哀艳、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