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识知察觉。《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唐 刘禹锡 《代裴相公让官第三表》:“葵藿微诚,已蒙识察。” 清 唐孙华 《种树》诗:“君自不识察,虽悔那可追。”
- 基本含义
- 指明察事物的真相,洞察事情的本质。
- 详细解释
- 识察是一个动词词组,由“识”和“察”两个汉字组成。识指认识、了解,察指观察、察看。识察的基本含义是指能够认识到事物的真相,看透事情的本质,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 使用场景
- 识察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能够深入分析问题,洞察事物的内在规律,有独到的见解和判断力。这个成语在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 故事起源
- 《史记·韩长孺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长孺是汉武帝的大臣,他能够准确地判断人物的忠诚与否。有一次,有人告诉汉武帝说韩长孺不忠诚,汉武帝表示怀疑。韩长孺知道后,就在自己的家门口放了一只鹿,然后告诉汉武帝说:“只有忠诚的人才能看到门口的鹿。”汉武帝派人去验证,果然只有忠诚的人看到了鹿。后来,人们就用“识察”来形容能够看到事物本质的人。
- 词语结构
- 动词 + 动词
- 例句
- 1. 他的识察力很强,经常能够准确判断事情的发展趋势。2. 只有识察问题的本质,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这个成语:1. 将“识”和“察”这两个字分别记忆,理解为认识和观察的意思。2. 联想“识察”为一只眼睛看透事物的本质,表示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与“识察”相关的成语,如“洞察一切”、“洞察力”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通过观察花朵的颜色和形状,识察出它们的不同种类。2. 初中生:老师讲解的时候,我们要用识察力去理解她的意思。3. 高中生: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我们需要有识察力去分析和解决。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