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那些背叛国家、出卖国家利益的人,以警示人们不要为了个人私利而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 例句
- 1. 他是一个亡国大夫,为了自己的私利,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2. 那个政治家被批评为亡国大夫,因为他出卖了国家的机密信息。
- 基本含义
- 指那些为了私利而背叛国家、出卖国家利益的人。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卖国求荣”、“出卖灵魂”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亡国大夫,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国家和人民。2. 初中生:那个政治家被指责为亡国大夫,因为他背叛了国家。3. 高中生:历史上有许多亡国大夫,他们为了个人私利而出卖了国家利益。4. 大学生:我们应该警惕亡国大夫的出现,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 故事起源
- 亡国大夫的故事源于战国时期的齐国。齐国有一个名叫孟尝君的大臣,他曾经是齐国的国相,但他却出卖了齐国的利益,背叛了国家。他为了谋求个人的权力和财富,与敌国秦国勾结,导致齐国最终被秦国灭亡。孟尝君因此成为亡国大夫的代表。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历史故事联系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孟尝君为了个人私利而背叛国家,导致国家灭亡的情景,将这个故事和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有助于记忆。
- 词语结构
- 亡国大夫是由“亡国”和“大夫”两个词组成。其中,“亡国”表示国家灭亡,而“大夫”表示贵族、官员。这个成语通过“大夫”来指代那些背叛国家、出卖国家利益的人。
- 词语解释
- wáng guó dài fū ㄨㄤˊ ㄍㄨㄛˊ ㄉㄞˋ ㄈㄨ
亡国大夫(亡國大夫)
《礼记·射义》:“賁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餘皆入。” 孔颖达 疏:“亡国之大夫者,谓亡君之国,言不忠且无智也。”后因以“亡国大夫”指不忠不智的前朝遗臣。《史记·淮阴侯列传》:“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 邹韬奋 《从心坎里》:“这种精神和‘亡国大夫’的奴性正是立于相反的两极端。”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