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传说中的仙枣。又称安期枣。典出《史记·封禅书》:“ 少君 言上曰:‘……臣尝游海上,见 安期生 , 安期生 食巨枣,大如瓜。 安期生 僊者,通 蓬莱 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宋 苏轼 《赠蒲间信长老》诗:“已从 子美 得桃竹,不向 安期 觅枣瓜。” 宋 辛弃疾 《临江仙·和王道夫信守韵》词:“枣瓜如可啖,直欲觅 安期 。”
- 基本含义
- 比喻事物无法分辨真伪,难以辨别真相。
- 详细解释
- 枣瓜,又称“瓜枣”,指枣与瓜相混合,无法分辨出真正的枣和瓜。在成语中,比喻事物之间难以区分真假,无法辨别真相。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事情真假难辨,无法判断真相的情况。例如,用于讽刺和批评某些言辞虚假、欺骗他人的行为。
- 故事起源
-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农民,他在市场上卖枣和瓜。由于枣和瓜的形状相似,他将枣和瓜混在一起出售,使人们无法分辨出真正的枣和瓜。后来,人们就用“枣瓜”来比喻难以辨别真假或真相。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
- 例句
- 1. 这个人总是说谎,简直就是个枣瓜。2. 这个新闻报道真假难辨,简直是枣瓜一样。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枣和瓜混在一起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想象一个枣和一个瓜混合在一起,无法分辨出真正的枣和瓜,就可以联想到事物难以区分真假的意思。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比如“真假莫辨”,“伪装成羊”的含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笑话真假难辨,就像枣瓜一样。2. 初中生:这篇文章的观点真假难辨,就像枣瓜一样。3. 高中生:政治宣传中的真相真假难辨,简直就是枣瓜。4. 大学生:网络谣言的真实性真假难辨,就像枣瓜一样。5. 成年人:这个商人的诚信度真假难辨,简直就是枣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