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见“ 律管 ”。
- 基本含义
- 指按照法律规定和琴律来行事,比喻言行合乎规范,恪守原则。
- 详细解释
- 律琯源自中国古代的乐律制度。古代的琴律分为五声,每个音都有相应的律琯,用于调音和弹奏乐曲。律琯也代表了一种秩序和规范。因此,成语“律琯”比喻一个人言行合乎规范,守法守则,恪守原则。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道德准则,言行合乎规范的场景。也可以用来赞扬一个人的品德高尚,为人正直。
- 故事起源
- 《左传·成公二年》记载了一个故事。公元前572年,齐国有个律师叫“琯”,他非常恪守法律,为人公正。有一次,他为齐国的公主辩护,公主因此免于受罚。这个故事传扬开来,后来人们就用“律琯”来形容一个人遵守法律法规,守法守则。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律和琯。
- 例句
- 1. 他一直律琯,从不违法乱纪。2. 这位领导干部言行举止都很律琯,得到了大家的尊重。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律琯”与“音乐”的关系,律琯是古代音乐中的重要元素,而音乐需要按照规律和节奏来演奏,正如一个人的言行需要遵守规范和原则。
- 延伸学习
- 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和琴律制度,了解古代音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律己奉公”、“律己守法”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律琯一样遵守校规,不迟到不早退。2. 初中生:老师教育我们要律琯,不做违法的事情。3. 高中生:作为学生干部,我要以身作则,律琯为人,影响身边的同学。4.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律琯,不说伤人的话,不做伤人的事。5. 成年人:作为一名公民,我们要律琯,守法守规,为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