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见“ 隐跡 ”。
亦作“隐蹟”。隐藏踪迹。指隐居。《后汉书·方术传下·郭玉》:“弟子 程高 寻求积年,翁乃授之。 高 亦隐跡不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叶法善》:“汝当辅我 睿宗 及 开元 圣帝,未可隐跡山巖,以旷委任。” 王西彦 《静水里的鱼》:“哪里能够了解另一个隐迹山林的人的心境呢?”
- 基本含义
- 隐藏自己的行踪,不让人发现
- 详细解释
- 隐:隐藏;迹:行踪。隐迹指隐藏自己的行踪,不让人发现。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隐藏自己的行踪,不愿意被人发现。
- 故事起源
- 隐迹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魏世家》,原文是“隐迹而亡”。故事讲述了公元前208年,魏国将军王离在与赵国的战争中战败,被俘后选择了自杀。王离是个非常有才华的将领,但他在战败后选择了隐迹,不愿意接受赵国的官职,最终选择了自尽。这个故事成为了隐迹这个成语的起源。
- 词语结构
- 隐迹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别的结构。
- 例句
- 1. 他在这座城市隐迹了很多年,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2. 这位艺术家在名利场上隐迹已久,但他的作品一直备受关注。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隐迹”这个词语的发音,将其与隐藏自己的行踪的含义联系起来。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黑暗中悄悄地隐身,不让别人发现。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隐身、隐藏相关的成语,如“隐姓埋名”、“隐恶扬善”等,来扩展对隐迹这个词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树后隐迹,让同学找不到我。2. 初中生:他在游戏中隐迹,让我们找了很久才找到他。3. 高中生:她在社交媒体上隐迹,很少发表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