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怒意。 茅盾 《子夜》五:“他的机警的眼光,现在微露愤意,看定了 吴荪甫 的面孔。”
- 基本含义
- 愤怒的情感和意愿
- 详细解释
- 愤意指愤怒的情感和决心,表达了对不公平、不正义的愤怒和不满,以及对改变现状的决心和意愿。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对不公平待遇或不正义行为感到愤怒并表达决心的情景。可以用来表达个人或群体对社会问题的不满和决心改变现状。
- 故事起源
- 《后汉书·卓文君传》中有一句“求愤意于天,发愤而志”,意思是说卓文君向上天祈求愤怒的情感和决心来坚持自己的志向。后来,这句话演变成了成语“愤意”。
- 词语结构
- 愤意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愤”和“意”。
- 例句
- 1. 他对社会不公的现象感到愤意,决心要为正义而奋斗。2. 她的愤意激发了她努力学习的动力,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愤意”与愤怒的情感和决心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面对不公平待遇时的愤怒情绪和决心,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愤意”相关的成语,如“愤世嫉俗”、“义愤填膺”等,来丰富对该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对欺负弱小的行为感到愤意,我要保护弱小的朋友。2. 初中生:面对社会不公平的现象,我感到愤意,决心要为正义努力。3. 高中生:我对环境污染问题感到愤意,决心要为保护环境而行动。4. 大学生:面对社会的不公正现象,我感到愤意,决心要为改变现状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