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含垢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物存在不洁或有污垢的情况。它可以用来批评某人的行为不端或品德不纯,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物的表面或内部有污垢。
- 例句
- 1. 他的行为举止总是含垢纳污,让人感到厌恶。2. 这个社会充斥着各种含垢的事物,我们要保持清白的心灵。
- 基本含义
- 含有污垢或不洁之物。
- 基本解释
◎ 含垢 hángòu
[endure comtempt and insults] 忍受耻辱
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左传·宣公十五年》
忍辱含垢。——《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含垢相关的成语,如“含沙射影”、“含糊其辞”等,以丰富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手上沾满了泥土,看起来像是含垢的。2. 初中生:这个人的言行举止都很不端正,可以说是含垢纳污。3. 高中生: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种不洁之物,我们要警惕含垢的事物对我们的影响。4. 大学生:在追求自我提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心灵的洁净,不被含垢的事物所影响。
- 故事起源
- 含垢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诗经·秦风·蓼莪》中。根据文献记载,蓼莪是一种长在水边的植物,因为它的叶子上常常沾满了泥土,所以被用来比喻人的品德有污垢。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含垢”与“不洁”、“污垢”等词语进行联想,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含垢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含”和名词“垢”组成。
- 详细解释
包容污垢;容忍耻辱。《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唐 元稹 《为严司空谢招讨使表》:“陛下尚先含垢,未忍加诛,曲示绥怀,俾臣招抚。”《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念臣世受国恩,异於众人,故忍耻含垢,逭死朝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父在不得自专。卿如有情,尚当含垢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