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竦服一般用于形容对长辈、尊长、有才德的人或者伟大的事物表示敬佩、敬畏之情。
- 例句
- 1. 他的学识渊博、品行高尚,让人不禁竦服。2. 面对伟大的科学家,我深感竦服,他们的贡献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 基本含义
- 敬畏、恭敬服从。
- 基本解释
慑伏;敬佩。《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六年》:“太皇太后諭旨:‘天意不顺,宜罢宴。’众皆竦服。” 明 张居正 《答应天巡抚孙小溪书》:“辱手翰。以忠耿自誓,无任竦服。”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如“敬仰”、“钦佩”等来扩展对表示敬佩之情的词语的学习。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对我的爸爸妈妈竦服不已,他们是我最敬佩的人。中学生:老师的教诲让我心生竦服,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大学生及以上:面对那位伟大的科学家,我深感竦服,他的研究成果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
- 故事起源
- 竦服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隐公三十一年》。故事中,晋国隐公去世后,其弟晋国文公继位。晋国文公在位时,尊崇礼教,治理国家有方。有一天,文公在殿上看到一只鸟停在殿柱上,然后展翅飞起,文公感叹道:“鸟之飞也,未尝不自为也;人之竦服也,未尝不自服也。”意思是说,鸟飞行是自然的行为,而人对有德行的人表示敬服也是自然的行为。从此,竦服成为一个形容对有德行的人表示敬佩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竦服”拆分成两个词来记忆。竦可以联想为竖起,表示对有德行的人感到敬佩,服可以联想为服从,表示对有德行的人心生敬服之情。
- 词语结构
- 竦服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竦”和动词宾语“服”组成。
- 详细解释
- 竦服指对权威或者伟大的人表示敬畏,心生敬服之情。形容对有才德、有威望的人心生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