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浮想常用于形容人的思维不集中,思绪飘忽,无法专注于一件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学习时思维跳跃,难以集中注意力;或者用来形容思考问题时脑袋里思绪纷乱,无法冷静分析。
- 例句
- 1. 他的思维总是浮想联翩,很难静下心来。2. 她的浮想使得她无法集中注意力,很难完成任务。
- 基本含义
- 指思绪不定,胡思乱想。
- 基本解释
[释义]
(1) (名)头脑里涌现的感想。浮想连篇。(作主语)
(2) (动)回想。
[构成]
偏正式:浮〔想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思维、注意力相关的成语,如“心不在焉”、“杂念”等,来扩展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上课的时候,总是浮想联翩,无法集中注意力。2. 初中生:我在做作业的时候,思维总是浮想,很难静下心来。3. 高中生:考试前的几天,我的浮想越来越多,无法专心复习。4. 大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我的思绪常常浮想联翩,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 故事起源
- 浮想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杨震传》中。故事讲述了杨震上表进言时,用了“浮想联翩”一词。杨震是东汉末年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文章文辞华美,思维独特,所以他用“浮想联翩”来形容自己的思维跳跃、思绪纷乱。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浮想”与“思绪飘忽不定”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的思维像飘在水面上的浮萍一样,没有固定的方向和目标。
- 词语结构
- 浮想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不断涌现的想象。 宋 苏轼 《寒热偈》:“客尘浮想,以此为达。”《云笈七籤》卷六十:“然后平枕正卧,絶一切浮想。” 叶圣陶 《火灾·被忘却的》:“她躺在床上,尽做一些茫漠的浮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