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事物的错综复杂、杂乱无章的状态。可以用来形容一个问题或局势纷繁复杂,难以解决或理顺。
- 例句
- 1. 这个项目的进展太沆瀣了,我们需要重新规划。2. 这个故事情节太沆瀣,让人难以理解。
- 基本含义
- 形容混乱、杂乱无章。
- 基本解释
◎ 沆瀣 hàngxiè
[evening mist] 夜间的水气,露水
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司马相如《大人赋》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沆瀣”相关的成语,如“沆瀣一气”、“沆瀣大乱”等,可以进一步扩展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教室里的书桌椅子摆得沆瀣一气,都乱七八糟的。初中生:这个数学题太沆瀣了,我完全不知道从哪里下手。高中生:这场比赛的规则太沆瀣,让人摸不着头脑。大学生:这个项目的计划太沆瀣了,我们需要重新整理思路。成年人:这个公司的管理方式太沆瀣了,导致各个部门之间完全不协调。
- 故事起源
- 据说,古代有一个人名叫沆瀣公,他的家里非常杂乱,乱得让人无法理清头绪。后来,人们就用“沆瀣”来形容事物的混乱和杂乱无章。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沆瀣”拆分为“沆”和“瀣”两个字来记忆。其中,“沆”可以联想为“混沌”,表示混乱;“瀣”可以联想为“波澜”,表示纷乱。将两个字联想在一起,形成一个杂乱无章的场景,有助于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沆瀣是一个形容词短语,通常用于形容名词。
- 详细解释
(1).夜间的水气,露水。旧谓仙人所饮。《楚辞·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王逸 注:“《凌阳子明经》言:春食朝霞……冬饮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气也。”《文选·嵇康<琴赋>》:“餐沆瀣兮带朝霞。” 张铣 注:“沆瀣,清露也。” 宋 洪咨夔 《幽芳晚凉倚窗观稼》诗:“晚风不动稻苗平,叶叶头边沆瀣明。” 谭作民 《噩梦》诗:“餐沙棠,饮沆瀣,幽途神房上清界。”
(2).引申指珍贵的饮料。 唐 杨巨源 《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之八:“乐报《簫韶》发,杯看沆瀣生。” 宋 史达祖 《齐天乐·赋橙》词:“沆瀣含酸,金罌裹玉。” 清 沉钧德 《<元诗别裁集>序》:“金盘餐沆瀣,花界食醍醐。”
(3).谓彼此契合,意气相投。 清 冯桂芬 《重建张忠敏公祠记》:“盖有瓣香之诚,沆瀣之契焉。” 郑观应 《<盛世危言>序》:“约以有过相规,有善相辅,沆瀣诚相得也。” 孙中山 《祭夏重民文》:“ 黄冈 先烈, 花邑 尤多,君生是邦,气同沆瀣。” 柳亚子 《老友冯玉芳索诗奉赠两律》之一:“言谈新沆瀣,水乳旧交融。”参见“ 沆瀣一气 ”。
(4).同“ 沆溉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澎濞沆瀣。” 司马贞 索隐:“滂濞沆溉。溉,亦作‘瀣’。”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六》:“《索隐》、《正义》并作‘溉’,盖旧本相承如是。《説文》无‘瀣’字,则作‘溉’者是也。” 唐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脱鳞超沆瀣,翻翼集 蓬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