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在各种场合,特别是当你想形容某人的行为粗野、狂躁时,可以使用“猿猴”来形容。
- 例句
- 1. 他的举止粗鲁,就像一只猿猴。2. 这个人不懂礼貌,整天像只猿猴一样乱跳乱动。
- 基本含义
- 猿猴是指猿类和猴类动物,也用来比喻行为举止狂野或粗鲁的人。
- 基本解释
◎ 猿猴 yuánhóu
[apes and monkeys] 猿和猴
剽疾如猿猴。——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动物相关的成语,比如“狐假虎威”、“鸡飞蛋打”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就像一只猿猴,很难控制。2. 初中生:他的举止粗鲁,像猿猴一样,没有教养。3. 高中生:这个人的行为像猿猴一样,完全没有礼貌和修养。
- 故事起源
- 成语“猿猴”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相传,有一只猿猴常常在山中捣乱,偷吃村民的庄稼,搔扰村民的生活。村民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找来了一个聪明的老人,他想出了一个办法。老人用一根绳子捆住了猿猴的手脚,将它捆在树上,让它不能再捣乱。从此以后,人们用“猿猴”来形容那些行为粗鲁、狂野的人。
- 英文翻译
1.ape; apes and monkeys
- 记忆技巧
- 想要记住这个成语,可以将“猿猴”的形象牢记于心,想象一个粗鲁、狂野的猿猴在树上乱跳乱动的场景。
- 词语结构
- 猿猴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结构,形容词“猿猴”用来修饰人的行为举止。
- 详细解释
亦作“猨猴”。猿和猴。《庄子·齐物论》:“木处则惴慄恂惧,猨猴然乎哉?” 汉 刘向 《说苑·丛谈》:“猿猴失木,禽於狐貉者,非其处也。” 晋 刘琨 《扶风歌》:“麋鹿游我前,猨猴戏我侧。” 清 刘献廷 《游洞庭西山归湎云以诗见询赋此答之》:“临深蹈险不復顾,攀援上下同猿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