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鼎伏的词语解释
鼎伏的意思
拼音:dǐng fú    注音:ㄉㄧㄥˇ ㄈㄨˊ
使用场景
鼎伏一词常用于描述政治、权力的更替,可以用来形容一个政权的兴衰、国家的变迁、权力的交接等等。可以用于历史研究、政治评论、社会观察等领域。
例句
1. 随着历史的发展,许多王朝经历了鼎伏的过程。2. 这个国家的政权鼎伏,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基本含义
形容政权更迭,权力更替。
基本解释

鼎隐没不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 周显王 四十二年,九鼎沦没 泗 渊。 秦始皇 时,而鼎见于斯水。 始皇 自以德合 三代 ,大喜,使数千人没水求之,不得,所谓鼎伏也。”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政权更迭和权力交接的案例,以加深对“鼎伏”这个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学过的历史课上,老师讲了很多关于鼎伏的故事。2. 初中生:历史书上记载了许多鼎伏的案例,让我对政治更加感兴趣。3. 高中生:我在政治课上学习了鼎伏的含义,对于权力更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4. 大学生:我在研究中国历史时,发现了很多关于鼎伏的资料,对于政权更替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故事起源
成语“鼎伏”最早出自《诗经·大雅·荡》:“鼎折餗覆,弟子三人。”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鼎的倾覆和摧毁,从而引申出政权更迭、权力更替的含义。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鼎的形象,想象鼎倾覆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由两个汉字组成。
详细解释
鼎伏是一个古代祭祀用的大型炊具,也是古代帝王权力的象征。成语“鼎伏”借用了鼎的象征意义,用来比喻政权更迭、权力更替的过程。在历史上,鼎伏往往伴随着政治的动荡和权势的更迭。
(0)
诗文中出现“鼎伏”的诗词

秋夜重会联句

良会不可数,其如缱绻情。

昨方愁近别,今再叙平生。

道义大纲重,文章小技轻。

气横天地塞,心与圣贤并。

伟矣三才秀,隐然千里城。

交游怜志合,身世际时亨。

遣兴诗难就,开怀酒迭倾。

玉壶宜太白,石鼎伏弥明。

入夜景方寂,送凉风最清。

一庭孤烛影,满院秋蛩声。

林籁起萧瑟,泉琴滴淙琤。

村村鸡犬静,处处仓箱盈。

赤子方含哺,蠢苗乃弄兵。

天王赫斯怒,大将亲于征。

霜月悲笳鼓,蛮烟捲旆旌。

君仁自无敌,师直则有名。

虞舜当盛世,周宣复中兴。

雍雍干羽舞,赫赫江汉平。

义断似秋杀,仁涵如春行。

飞书献耒捷,勒石观厥成。

慨此雕椎陋,尽将冠冕更。

铙歌正杂遝,大雅尤铿鍧。

宁使愚蒙诧,要令奸宄惊。

文脩武事偃,主圣臣僚贞。

岂知邂逅会,传作升平鸣。

宪府居要地,先生早蜚英。

三边入谈笑,庶事归经营。

倚玉兼葭质,倾阳葵藿诚。

牧民愧黄霸,抗疏怀匡衡。

白日指心誓,青天梦手擎。

更期尽忠荩,岂谓贪宠荣。

草草赓佳句,匆匆计去程。

惟胶可投漆,匪石堪报琼。

明日即分袂,几时重订盟。

怜予才袜线,羡子器梁楹。

肯药膏肓疾,幸书佩服铭。

篇章叠长短,学术兼博精。

培塿尊华岳,潢污让蓬瀛。

功名草头露,富贵耳底莺。

坠绪纷远绍,狂澜矻孤撑。

薄俗迷蕴玉,古人易结缨。

酒酣兴已尽,一笑寒江横。

(0)

挽章处士

流年惊逝水,世事逐飘风。

卜筑邻蓬岛,移家类葛洪。

丹还金鼎伏,剑解玉棺空。

惟有松坛月,通宵贯彩虹。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